毕业生求职遇“出身”门槛

时间:2021-01-31 11:55:42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毕业生求职遇“出身”门槛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毕业生求职时,招聘方对“出身”却很关注。

毕业生求职遇“出身”门槛

  “你这个是二级学院吧?当初高考分数多少?”“我们不招二级学院的。”在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单位接过独立学院或是挂靠在名校名下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简历时总会这样多问几句,然后在犹豫中拒绝,还有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条件中直接写明只要“985”“211”院校毕业生。有些用人单位会关注研究生的本科学历,甚至还会追溯求职者读高中的情况。

  用人单位如此苛刻挑剔“出身”有无依据?毕业生面对这种歧视该怎样应对?

  问“出身”,不算歧视吧

  艾凯(文员)

  我见识过一场奇怪的招聘会。所有的招聘摊头前,展板上只有岗位描述和招聘人数,至于应聘者关心的“招聘条件”,一个字也没有!我很奇怪地在招聘现场走了一圈,一两百家招聘单位莫不如此。

  “没有招聘条件,应聘者怎么投简历啊?”我很纳闷。问了知情者,对方透露实情,过去曾经明确列出招聘条件的,结果意见很大。招聘条件上说“要35岁以下”,35岁以上的人说,这是年龄歧视;招聘条件上说“要男性”,来应聘的女人说,这是性别歧视;招聘条件上说“要××学历”,没有××学历的人说,这是歧视无文凭有能力者……横竖摆不平,干脆啥条件也不写了,简历统统收下,大家回去等消息吧。

  列出条件,其实就是限定范围,被拦在范围之外的人,觉得不公平。但招聘怎么可能没有标准呢?像上面说的,招聘单位啥条件也不写,谁又会相信他们没有条件呢,只是不把条件挑明。

  招聘应聘和找对象有点相似。招聘一方中意,应聘一方也中意,双方都有意,事情才有希望。一家单位提出只要“985”、“211”的博士,他尽可以提,只要“985”、“211”的博士愿意去。如果用了不好,或是“985”、“211”的博士不肯来,这家单位的hr自会反思自己的策略。

  有些单位不喜欢挂靠在名校名下的二级学院毕业生,因为他们尝到过扩招带来的大学生素质降低的苦头。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要,难道不行吗?

  那二级学院的学生就没人要了吗?且慢。百货中百客。我曾目睹一家大型民企的招聘会,招的是总经理助理一职。应聘者中有名牌大学高材生,也有二流大学毕业生。高材生自信满满,对答如流。二流大学毕业生腼腆但诚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谁都以为hr会要那个高材生,不料最终留下的是那个二流学校的学生。hr解释,名牌大学的学生的确胜出一筹,但招人不是招最好的',是招最合适的。这个高材生估计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来这里“屈就”,一旦有机会她肯定要跳槽的。

  “大唐官府的门派是什么;打开帮派频道的快捷键是哪个……”应聘者的学历不要紧,答对这些问题才是关键。不要愤懑——有这样招聘的吗!这是一个网络游戏在招募策划人员。他们需要擅长玩游戏且玩得足够好的人,没有歧视不玩游戏者的意思,不玩游戏的人可以去别家应聘。

  招聘应聘,是双方相互选择,没啥歧视不歧视的。有大学生一心要去外企,难道国企会追着问他:凭啥歧视我?

  埋怨受歧视,不如更努力

  小q(记者)

  “唯分数论”肯定是不对,但名校名系学生择业受青睐也是必然的。能考上名校名系,证明这些学生在寒窗苦读的十几年间,有着过人的毅力和耐力,付出了超过其他同龄人的努力。如果能把三个“力”用于工作,一样也会出成绩。所以,是否“系出名门”,在应聘时绝对是个重要因素。

  如今,名企的招聘宣讲会都严格遵循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从“top10”名校到其他著名高校的顺序。如果你所在的高校挤不进当地高校口碑榜的前几名,就算是名列“211”目录,名企也不会“屈尊”将就,你还是得做好舟车劳顿、赶去其他学校“浑水摸鱼”的准备。在这一点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more...↓

【毕业生求职遇“出身”门槛】相关文章:

求职故事:初遇03-15

求职故事:“出身”不好 求职就像在做亏心事02-15

求职故事:女大学生报社实习惨遇02-27

哈市一大学生求职遇陷阱03-26

求职文书:毕业生求职英语03-13

毕业生求职最常见求职陷阱04-09

托关系找工作遇骗局03-27

毕业生求职艰辛故事12-10

毕业生求职陷阱预防03-05

毕业生求职文书英语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