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名言

发布时间:2017-08-05 编辑:结珍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以下是老子的哲学名言,请收纳!

老子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四、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六、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八、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九、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十、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十一、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十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十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十四、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舉之;将欲奪之,必固与之。

  十五、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十六、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十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十八、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十九、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二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十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二十二、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二十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二十四、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二十五、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二十六、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个人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苦县因为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