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17-10-12 编辑:结珍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名言网!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

  (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二) 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三)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四)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五)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六)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七)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八)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九)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十)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十一)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十二)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十三)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十四) 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十五)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十六)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十七)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十八)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十九) 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二十)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二十一)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二十二)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二十三)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二十四)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二十五)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二十六)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二十七)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二十八)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二十九)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三十二)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三十三)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三十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三十五)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三十六)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三十七)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八)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九)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四十)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