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经济建设和交叉学科中涌现出的新课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
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包括: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的硬件设备、软件编程、数学模型与方法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问题。
2.现代医学电子仪器
研究现代医学电子仪器的进展,新理论、新技术。研制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电子仪器或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具有国产特色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医学电子仪器。研究新仪器的临床应用。
3.波谱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研究现代波谱及色谱学在医学中应用的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
4.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研究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并利用该技术手段研究疑难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新药靶的发现。
5.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
研究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结合新的科技成就,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系统。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期限为2-4年,一般原则上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提前毕业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
研究生在校培养时间不能少于2年,必须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修完所需学分,完成中期筛选和开题工作;所修各门课程学习成绩不得低于75分,平均成绩不得低于85分;开题后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不得少于半年;发表与课题相关的高水平论文至少两篇,提前答辩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签字,报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能上报研究生院;对申请提前答辩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必须全部进行校外匿名评审,论文评审等级必须达到A。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施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鼓励 “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