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07-29 编辑:bin

  学院概况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经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而成,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名,博士生导师63名、教授67名。在籍本科生9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0多人。学院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和极其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书量15余万册,在全国化学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化学楼和实验楼为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院现有六个二级学科,其中四个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正在积极参与“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亚微观固态化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和分离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学院是全国最早批准的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单位和国家最早设立的“基础学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传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有4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在此学习或任教。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70余项。在2002年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首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的化学学科名列全国第二。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注重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成功主办了一系列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邀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国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开展学术交流,每年均有多人次应邀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新的世纪,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开拓创新,朝着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学科介绍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科是在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学和科研基础上重组的特色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本学科现有配位化学研究所(戴安邦先生创建)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建立)。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无机化学学报》挂靠在本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师28人(教授21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导21人),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8人,共同从事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和多层次基础科学研究等工作。在教师队伍中,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游效曾),长江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7名。另有长江讲座教授4人,思源教授1人,海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

  本学科科学研究围绕当代无机化学前沿领域,在光电功能配合物、生物无机化学、配位超分子化学、纳米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多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973”及重大科学研究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优秀创新群体、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江苏省基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每年发表SCI论文约160篇。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奖项。本学科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一系列大型仪器设备。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历次评估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分析化学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于1952年。经过前辈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的领导下,1981年全国首批批准建立博士点,1987年又首批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为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0年代以来,在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团结一心,通过调整学科布局和凝炼科研方向,在学校“985”和“211”工程的支持下,聚焦生命分析化学中核心的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998年建立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2002年联合建立化学生物学研究所。2001与2007年,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相继评审后得到确认。该学科又于2004年获批建立“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得我国分析化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的资助。历年来,科研积累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5月,科技部批准并正式授牌建设“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迄今,学科拥有教师25人(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博导19名),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新世纪人才6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形成了一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

  2004-2013年间,该学科共承担973项目及课题、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重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和新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343 项,总经费3.76亿元。发表SCI论文148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836篇,大于5的43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一等奖3项等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1 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研究型仪器分析”课程获2005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仪器分析》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仪器分析》系列教材获 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材。同时,出版专著5部(3部英文)、教材3部、丛书2部;专著专章29章,各项建设成果显著。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