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复试分数线发布

发布时间:2017-04-07 编辑:张莉

  北京科技大学已经公布了2016年复试分数线,下面是小编搜集的详细内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校按照学科门类和不同学位类型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各院系根据名额和考试成绩等情况按差额复试的比例确定进入复试的分数线(不低于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并以此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我校将本着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学科门类/学位类别
单科
满分100分
单科
满分150分
总分
备注
学术型
01哲学
36
54
280
 
02经济学
45
68
325
 
03法学
45
68
315
 
04教育学(不含体育学)
45
135
320
 
05文学
53
80
350
 
06历史学
44
132
315
 
07理学
39
59
285
 
08工学(不含照顾专业)
36
54
265
 
09农学
34
51
255
 
10医学
41
123
295
 
12管理学
45
68
335
 
13艺术学
34
51
335
 
08工学照顾专业*
34
51
265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
30
45
245
 
专业学位
035101法律(非法学)
45
68
315
 
035102法律(法学)
45
68
315
 
035200社会工作
45
68
315
055100翻译
53
80
350
 
065100文物与博物馆
44
132
315
0852工程硕士(不含照顾领域)
36
54
265
 
125100工商管理
39
78
165
 
125200公共管理
39
78
165
 
125300会计
39
78
165
 
0852工程照顾领域*
34
51
265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
30
45
245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神华、宝钢、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超过203万册。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1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材料、矿业、科技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技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材料第2,矿业第3);安全、机械、热能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力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截止2015年10月,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496人,各类研究生9912人(其中博士生2961人、硕士生6951人),外国留学生848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5572人,远程教育学生31356人。在站博士后198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6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6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44人,其中专任教师1780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入选者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6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7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5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5310余项,授权专利2943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5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大型深采矿山资源开发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5年发布数据,2014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2位和17位。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