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带好团队员工的5个关键要素

带好团队员工的5个关键要素

发布时间:2017-09-30编辑:晓玲

  引导语:企业的老板,如何带好团队员工?有哪些关键要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个关键要素,欢迎大家阅读!

  关键1.人——我们是谁?

  在一个团队中,有的人提出创意,有的人制订计划,有的人负责执行,有的人协调工作,有的人监督进展,还有的人来做团队中的后勤保障工作。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没有办法推进,任何目标都只能是目标。团队中的人是团队的核心要素。

  关键2.技能互补——我们能做什么?

  一个团队内的成员,技能需要具有互补性,需要有设计人才、技术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协调人才、制造人才、营销人才、后勤人才……这些具有不同技能的人聚到了一起,技能互补,才能保证团队的运行。

  如果你拥有一项能够和团队内部成员互补的技能,这将成为你能够进入一家企业、成为团队内部成员的重要依托。如果你不具有技能,或者你的技能和团队成员不互补,你就没有被团队接纳的可能。要成为团队需要的人。不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团队需要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关键3.共同的目标——我们要去哪里?

  自然界之中,有一种昆虫非常喜欢吃三叶草,为了吃到这种草,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出现,进行分工协作:第一只昆虫在最前面,第二只趴在第一只身上,第三只趴在第二只身上,依此类推形成一个昆虫链,就像一节节的火车车厢一样,最后由第一只昆虫带领大家去寻找食物。有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昆虫连成一个环状,然后在环的中间放置三叶草,这些昆虫习惯了由一只昆虫带队爬动寻找三叶草,结果连成环之后,它们爬得精疲力竭也没有办法吃到三叶草。由此可见,一旦失去了目标,组织的成员就会不知道向何处去。

  团队需要一个既定的目标。目标的存在能够为团队的成员导航,解决“我们要去哪里”的问题。共同的目标能把一个团队凝聚到一起:马云创办淘宝,把最初创业的“十八罗汉”聚在一起;乔布斯设立改变世界的目标,把最聪明的“苹果”天才聚在一起;华为以用通讯技术沟通生活的目标,把中国最好的技术人才聚在一起……你所在的团队也一定有一个目标。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你们聚在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你们才能够在一起努力。

  关键4.协同工作——我们该做什么?

  团队的成员通过分工和协作来完成工作。有的人很认同自己的组织角色,明白自己的职位和职责,但是却不认同自己的团队角色,不愿意协助和配合别人,工作起来就会像单兵作战那样,始终游离在组织之外。这样的人,能力再强,也是团队所不欢迎的。

  团队需要协同工作,才能完成任务。人是团队中最核心的力量,即使只有区区两个人,也能组成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要通过成员的分工和协作来工作。在团队中,原则比和睦更重要。有的团队,气氛一片和睦,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这样的团队只讲人情,不讲原则,表面上看是其乐融融的团体,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业绩。这样的团队,组织要它何用?

  关键5.承担责任——我们该如何做?

  懂得承担责任的团队才能算是一个高效的团队。承担责任是对团队内部成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每个成员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站好自己的岗,完成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求在出现问题时,成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脱不抱怨。承担责任还意味着包容——包容和自己不同性格、不同工作方式、不同风格的成员。即使你有缺点,我也要包容你,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这才是承担责任的体现。

 

  员工管理核心技能之有效激励

  讲到激励,管理者听到最多的是两种意见:

  理论派。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始谈起,然后是赫兹伯格双因素论,水平稍高的会再提亚当斯公平理论,弗洛姆期望理论。问题是管理者学完之后往往还是一头雾水,给多少钱算是满足生理需求,如何制定制度算是满足安全需求,怎么组织活动算是满足归属和爱的需求;保健因素如果无法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怎么办;公平的方式招不到人怎么办;历史上画饼太多,再画没人信了怎么办?

  实战派。在鸡汤和段子的培养中,管理者了解了,要信任你的员工,不要吝惜你的赞美,绝不批评,让每个人成为领导。说实话,我是不确定写这些的人究竟是否管理过一个团队,并为团队的绩效负责。我觉得段子写手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情绪宣泄需求。认真思考求职者在答应企业面试后,没有任何说明而爽约是否妥当?这个问题,就知道有多少人关注解决问题,有多少只想宣泄情绪。

  如果“理论派”和“实战派”都不对,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励员工呢?

  我的答案是回归常识,梳理逻辑。什么是常识?什么是逻辑?

  常识就是承认每个员工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员工激励是复杂的,长期的,动态的一个过程,不存在简单粗暴,一劳永逸的方法。逻辑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具体方法为:

  分析需求,提出假设。分析员工事实上重视的是什么,而不是是他们自己说重视的是什么,更不是一厢情愿的给自己想给的。激励员工的第一步不是不吝赞扬或绝不批评,而是承认他们是人,有自由、有个性、有尊严。

  成果导向,分析成本。满足员工的需求需要多大的成本,满足之后能够产生多大的产出。承认人有自由,有个性,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值得去激励,反而是人的不同让管理在企业/团队有限的成本之下,有了取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管理者的眼光始终不应离开成本和收益,所以,随着员工能够创造的价值的不同,投入的激励成本随之不同。

  设置目标,缩短周期。管理者要为员工激励设置目标,制定标准,传达可预期的信息,非常重要。有朋友会说,目标标准难道不应该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么?这是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误会,人力资源管理大师戴维尤里奇明确的说:“真正的人力资源转型,将会进一步强化直线经理在打造组织能力和人才队伍方面的责任”。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在报告中强调:“人员管理是直线经理的事,这是常识。”即使管理者没有权力设置目标,制定标准也要积极的提出自己关于员工激励的想法和意见,力图在结果上产生影响。如果管理者完全放弃对员工激励的影响,也就相当于放弃了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有些目标和标准设计的过于随意,例如有些管理者喜欢说, 如果你好好干,10年之后公司会升你当副总经理。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未来的贴现率是如此之高,强化措施的规模再大折算到今天的激励效果都要低很多,管理者应该缩短激励的周期。

  维护概率,及时强化。很多管理者喜欢画饼,如果公司上市,你会如何。实际上,不能实现的饼越多,越会降低激励的期望值(激励可能实现的概率),长期下去,激励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为了使激励强化措施取得最大效果,该强化措施必须只有在所想要的目标行为完成之后才采用,在达成目标后,激励的越及时,强化效果越好。明确激励后,已经要及时兑现,拖个一年半载激励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关注反馈,持续改进。不要忘记,我们对于员工需求本身是假设,而不是结论,所以必然会存在员工对于激励的反馈出乎意料的情况。常常会有成本付出了,激励的效果却没有达到的情况存在。管理者因此放弃员工激励,无异于因噎废食。只有能够在员工激励的全过程,收集反馈,吸取教训,修正假设,改进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可以在管理之路走的更远。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