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员工管理中常见的错误用语

员工管理中常见的错误用语

发布时间:2017-04-15编辑:唐萍

  员工管理很多时候都需要慎言慎行,说错话或者说了不合适的话都会对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员工管理中常见的错误用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隔靴搔痒型员工管理中常见的错误用语

  隔靴搔痒型语言主要有两种:

  空口“安慰”

  例如:。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不要着急,你还年轻,人生之路长着呢。。回去休息休息,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这些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意义的安慰中,隐含着一丝“哀其不幸”式的怜悯感。因此,员工会感到双方并没有站在平等的地位对话,而自尊心越强的员工越不喜欢上级这样的讲话方式。

  泛泛之辞

  例如:。总的看来,你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员工。。我也不知道对你说什么好,你自己好自为之吧。。你需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这种泛泛而论的评价过于简单,对于员工的成长根本无益。而员工也会怀疑上级是否真正关心自己。当上级安慰一个痛苦中的员工、或员工急切地要求上级对自己有所帮助时,隔靴搔痒式的语言会让员工非常失望。进而他们就会对上级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不良印象。如果员工经常听到上级说此类话,还会怀疑上级是否一直在敷衍自己,对自己毫无爱心。长此以往,上下级关系就不会融洽,隔阂日益加深。

  发号施令型

  发号施令型语言总是告诉员工:作为一个员工,他(她)“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最好”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发号施令型的上级认为,通过这样的语言可以向员工传递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望员工最好能无条件地接受。它也是许多上级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语言。

  发号施令型语言可以分为四种,根据上级使用的频率排列为:

  命令

  例如:。这里轮不到你说话,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听我说#不许辩解,没有任何借口#怎么这么罗嗦,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这种语言使人感到,员工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他们必须顺从上级的感受与需要,并有可能产生对上级权威的恐惧感。这是上级单方面发出的语言信息,员工的情感或需求没有得到尊重,因此员工有可能对上级产生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比如顶撞,抗拒,故意考验上级决心,发脾气等。

  威胁

  例如:。如果你们这次再完不成指标,我就要扣你们全年奖金#如果你再不改,我就会汇报给大老板,叫你死得很难看!

  这种语言与命令很相似,只是再加上告诉员工不服从的后果是什么。这种语言可能使员工感到恐惧和屈从,也可能引起员工的敌意。员工有时还可能对此做出与上级期待的相反反应:“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看你把我怎么样!”更有甚者,做一做刚才被警告过的事,好看看上级真的是否言出必行。

  强加于人

  例如:。昨天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是不是没有照我的话去做?你知道如何来安排工作程序吗?让我来告诉你。……。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工作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要细心!好,我的话讲完了,你可以回去了!千万要记住我的话,别再粗心!

  其实,这个员工工作失误未必是因为粗心,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上级找这个员工来谈话,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找到这次失误的原因,提高工作效率,但因为没互动和交流,导致了他们之间的谈话毫无效果,并让员工感到上级并不想、也确实不了解自己。

  “强加于人”实际上也是微妙地下命令,但是它可以更巧妙地隐藏在貌似很有礼貌的、富于逻辑的陈述中,但讲话的这一方只有一种心态:“你是我的员工,所以必须按照我的观点来做。”

  因为不给对方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因而这类谈话进行得很快,员工也根本没有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会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长此以往,员工还会产生一种“上级总是认为我不行,有改也改不完的许多缺点”等压抑感。

  过度忠告

  例如:。如果我是你,肯定不会像你这么做。。以后给我记住:一定要先找本地的给客户,再找外地的给客户。

  这样的语言信息是在向员工证明:上级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后果往往会使员工对上级产生依赖心理,削弱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

  过度忠告也意味着上级的一种自我优越感,容易引起追求独立的员工的反感。

  有时这种语言信息还会使员工感到被误解,甚至这样想:“如果你真正了解我,就不会给我出这种又馊又笨的主意,说不定外地的是个大客户呢。”

  发号施令型语言是上级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语言。许多上级认为它是见效最快的语言。它的优点是上级可以快速解决员工存在的一些问题,而缺点是使用过度就会失效。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容易造成员工反感。这种语言的后面常常隐藏着这样的意思:“你太笨了”,“你太差劲了”,“你要听我的”,“我是权威” 等等。这让员工听后很反感,随之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有经验的上级会发现,当一个员工接受这样的语言时间较长后,会变得烦躁、自卑,或对以后类似的语言漠然,以至于有许多上级和家长总是抱怨:“为什么孩子越被教育却越不听话?”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