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措施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7-03-28编辑:唐萍

  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手段、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措施,希望能提供帮助。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措施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者,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

  1.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知识型员工往往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2.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知识型员工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而且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同样,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创造性,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3.工作的流动性。

  在信息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表现在技术的竞争上,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知识型员工的竞争,这一大环境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宏观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可能。信息经济对传统的雇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资本雇佣劳动”这个定律开始受到质疑。知识型员工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

  4.具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由于有较好教育背景,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能力素养。

  5.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和控制,工作结果不易加以直接测量和评价。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因而往往不是可以直接测量的经济形态。同样,许多知识创新和科研性成果的形成通常非一人完成,而需要与其他人员的协作。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个人的工作成果,经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

  6.有较强的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

  由于知识员工受教育程度高,所以对于自己的精神生活要求也就更多更高。另一方面,因为知识员工可以为企业、社会创造更高的单位劳动价值,所以知识员工相对而言会得到更高的劳动报酬,在经济上有实力去追求更多更高的精神生活内容。如此良性互动,推动知识员工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和享用者。对知识员工讲物质金钱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充分的,知识员工不可能满足于物质层面的消费物。知识员工更需要被他人、被企业、被社会所尊重。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在以往的组织中,对员工的管理主要强调控制与服从。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对待操作工人的激励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激励。

  1.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

  文化人需要文化,知识型员工需要和谐、开放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领导、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也是企业员工做事的方式。不仅出结果是重要的,而且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人和人之间能够产生感情共鸣,但人要在思想观念上产生共鸣,还得讲文化。文化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对于知识员工来说,文化也是一种必需品。强大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一次次焕发青春。

  2.责、权、利对等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责任、权力、利益对等已经是个老话,但至今仍为管理当中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尤其是对于知识员工,我们企业不仅要强调责、权、利对等,而且更要强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利的合作性关系,而不是我企业给你员工饭碗、你员工就应该一辈子感恩戴德的雇佣关系。凡是把知识员工视为奴仆或工具的企业,优秀的知识员工必然迟早离你而去。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