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员工“瞎忙”的管理措施

员工“瞎忙”的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7-03-17编辑:唐萍

  企业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员工都在忙,可是却没有什么效果,也就是“瞎忙”,怎么办?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员工“瞎忙”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忙”文化的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的导向也将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就会造成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这 种情况下,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能力,个人之间存在着工作的边界、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作疆界。更为严重的,有些人担心他人可能成为英雄,于是制 肘他人,甚至人为给他人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使绊,这都将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企业倡导忙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必将为忙而忙,这在一些成长型企业表现得特别明 显,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大家闲,员工一闲,老板的心里就堵得难受,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而是转弯抹角地表扬忙的员工,尤其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 其实,有些员工之所以加班加点,是因为他的质不行,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忙而无序;还有的人就这工作习惯,爱下班干活;更有甚者是他的品有问题, 故意加班给老板看的,老板不了解情况,发现了加班者就表扬。在老板的这种鼓励忙、鼓励加班的文化指导下,企业就开始为忙而忙,而不是为结果而忙,结果是越 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结果忙而无效。

  应对办法:不鼓励纯粹的个人英雄主义,鼓励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不只关注形式上的 忙和加班,关注效率,改变“忙”文化,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细化,命令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动作(规定任务);不关注形式,关注结果和过程,同时注意, 不能走上另一极端—只关注结果,只关注结果会出现为结果而结果的现象,那会导致产生更恶劣的企业文化。

  2.企业战略定位及方向有问题

  大家都很忙,而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的另 外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导向有问题。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作为一个企业,最怕的也是入错了行,企业现有的资源不支持企业开拓 某一领域,而企业的战略制定者自认为可以,结果误进某一行业。这样的话,无论员工多忙,都无法产生客观的效益,累死也够不着。企业的战略定位出错除了表现 为行业战略错位以外,还表现为目标顾客定位、商域定位、经营模式定位等出问题。无论是哪一方面定位出问题,都将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大家都很忙,就 是看不到效益,当然也就谈不上效率。企业在战略导向上容易出的问题是,战略方向错误和战略方向不定。如果是战略方向错误,整个南辕北辙,无论员工如何忙, 也都是负效益和负效率;如果是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员工员很忙,但尽是重复劳动和无谓劳动,谈何效率和效益。

  应对办法:企业的战略决定着企业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决定了企业发展过程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调整,企业每遇到发展瓶颈都需要战 略突破,行业竞争的规律导致企业必须适时地进行战略转型。如果战略定位不准,战略突破和战略转型没有适时做到位,企业必然会出现瞎忙的状况,忙而低效、忙 而无效。尤其当行业成熟后,整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时,无论员工多忙都会出现低效;即使企业所处行业正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果企业自身的发展走向衰亡期, 同样会遇到员工忙而无效的状况。如果企业处在战略突破和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而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时,同样会出现员工忙而无效的状况。企业发展初期,企业的战 略定位不清晰,左右摇摆,员工同样得忙,但忙而无果,忙而无效。综上,企业战略出问题,会出现上下很忙,但忙而低效,忙而无效。

  3.流程有待完善

  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基础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简洁和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检查流程,应首先检查流程系统本身。组成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的、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总系统、各支系统、各细支系统,以及末梢系统。因此,检查企业流程是否出问题,首先应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总链条系统是否畅通,各支链条系统是否畅通,各细支链条是否畅通,甚至流程的上各神经末梢系统是否畅通;总系统、支系统、细支系统、末梢系统是否闭合;所有的系统连接起来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检查流程循环系统还应该检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板化,是否流向稳定,即检查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是否回流、乱流,流量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和不达标。

  流程检查还应包括检查流 程上流动的内容,流程流的是什么呢?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设计流程、再造流程,都在进行流程优化工作,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内容呢?其实流程流的内容很简单,概括起来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物流:企业日常业务运营生产所涉及的物理性的东西和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所有的物理内容都要在流程上流动;二是信息流:企业的业务生产所带来的内外左右的信息都要通过流程传递,同时企业管理信息的上传下达都要在流程上传递,上传的是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下达的是各级的命令;三是现金流:企业最低的逻辑目的就是赢利,企业的一切活动的最基本诉求是赢利,每一活动都伴随着资金的流动,所以流程上流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钱,每时每刻流程上流动的最简单的符号就是钱;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是企业的文化,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顾客识别出来,关键是企业的流程上流动着与众不同的基因,流动着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员工的行为的方式方法,流动着企业基本的价值趋向和理念。

  应对办法:优化流程。检查和改进流程,检查流程首先应参照原有的流程设计检查:是否真的按原来的流程设计构建了全部流程系统;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和完善流程,使流程能够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最后,检查流程上流动的内容是否正确合理地流动。

  4.制度支持度不力

  检查完流程后,再检查制度。如果流程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就检查:管理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流程的实施,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支持流程上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也许有很好的流程系统,但是业务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不支持流程系统,或制度之间相互制肘和矛盾,或漏洞百出。是否所有的流程都有制度做保证,或制度的制定有没有充分尊重人文情怀:制度过于严格了,重罚等于不罚,大家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制度;制度过于宽松,约束力又不够。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过严的制度和过于宽松的制度均不利于流程系统的正常实施。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此外,还应关注流程上流的内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乱流?

  应对办法:如果是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严格细致的新制度,哪里有流程,哪里就有制度做保证和支持,尤其在流程与流程的对接处,制度本身更应该系统和完善。总之,企业应使无人不受制度的约束、无事不受制度的保障、无时不有制度的影子。

  5.监管不到位

  虽然企业有很好的流程,也有很好的全面管理制度,但是没有人监管,或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的素质有问题,或组织内部的政治架构复杂,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营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监管又必须按原则办事,如果监管者不能按原则办事,办事不公,会极大地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监管者素质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不知道监管什么,怎么监管,那么势必会造成监管无力。监管无力会导致企业不知道大家都在忙什么,忙得是否有必要,是否是真正在忙。同样,监管过于严格和僵化,不知道原则与灵活相结合,固守过时的落后的管理制度,那么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甚至,人们为了迎合监管,去忙些不必要的事情,劳而无功。身处高位的人如果没有被监管的意识,会超越监管,那么监管力量将大大削弱,大家忙些监管以外的事情,甚至领导带头忙超越流程和制度的事情,这样会使企业更忙而无序。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