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捷径的员工关系管理

发布时间:2017-04-03 编辑:1035

  "炒人宝典"能否奏效?优待女性员工的企业是不是"异数"?智能手机是不是导致劳动者有假难休的罪魁祸首?管理培训生为何沦为廉价劳动力?当我们解析这些新闻背后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还原员工关系管理的本相。

  炒人宝典——

  揭开"画皮"难立足

  近日,一则关于 "企业逼退员工方法十七种"的微博引起不少纲友转载和热议。这则微博介绍了企业辞退或逼迫员工主动辞职,以达到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目的的手段,如闲置、累死、换岗、企业注销、劝退、放长假、制定苛刻制度等。这些内容甚至被部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及法律顾问称为 "炒人宝典".而法律工作者则指出,所谓的 "炒人宝典",大部分做法虽然看上去能够让企业占便宜,实则既不具有可操作性,又涉嫌违法。

  评析:

  这一新闻首先传递出两个信息:一则,炒人宝典被大量转载与热议,证明了还有很多用人单位试图在管理上走快捷方式;二则也证明,在实践中,这种做法被许多用人单位认可甚至实践了,所以才能归纳出如此系统的方法。

  然而,正如专家们揭露的那样,这部 "宝典"传授的方法,大部分既违法又无法达到本来目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 "宝典"中的换岗法指导企业频繁给员工调换岗位,让员工无法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任务,情绪低落,从而自动离开。但这种方法除了有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法律风险之外,还会影响稳定的工作局面和绩效。

  这说明,当 "画皮"背后的狰狞面目显露出来时,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员工,也有迷信这些理念的用人单位。赔了夫人又折兵,也许是 "宝典"带给使用者的最大教训。

  其实,并不存在所谓 "炒人宝典".员工的去留无可厚非,但要让不符合企业需求的人离开,需要的是合法合理的退出机制。这种机制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公式,更不是投机取巧地耍手段,而是招聘、选拔、考核、培训、解雇等各环节共同运作的筛选体系。管理的真正宝典就是合法合规合理操作,唯有长期积累和建设,才能锻造出保护企业用人权益的屏障。

  女性员工——

  你的名字不是"负担"

  近日,杭州某房地产企业给女员工发放了特殊福利——试行"周三居家办公日".每逢周三,如果没有特别工作,公司女员工可以在家上班。这家公司称,这项政策一举多得。一则可以体现对承担较多家务的女性员工的关心;二则无纸化办公渐成趋势,居家办公成为可能;三则可以适当缓解公司停车难的问题。

  据报道,杭州还有其他几家企业也有针对女员工的 "特殊待遇".例如,有的企业女员工能够享受一份 "女工安康保险";某保险公司的女员工则能享受带薪"生理假";某电器公司在每年"六一"节,都会给有孩子的女员工发放亲子消费券。

  评析:

  "'80后'妈妈生二胎成为职场 '隐形门坎'" "单位一年只准一人怀孕,办公室6个女白领排队生孩子" "开除乳期女员工被指侵权 ,单位被判赔3万余元"……近来关于职场女性权益被侵犯的新闻不少,可以看出,女性的生理和社会属性使女员工成为一些企业管理者眼中的 "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面提到的杭州这些企业的做法显得颇为人性化。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理解女性在家庭与职场中的双重负担,用特殊的福利表达对女性员工的关心。

  为何这些企业优待女职工?一方面,追求进步的企业都会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的薪酬福利体系,创造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的管理生态。而其中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顺应和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优待女性员工,满足她们受到尊重和分担角色负担的需要,就是这种职能的体现。另一方面,优待女性职工是向两种性别的劳动者群体都释放了友好的信号:能够理解和尊重女性劳动者的企业,自然也会对所有员工秉持理解与尊重之心。在当下白领跳槽频繁的业态环境中,企业的这番举动无疑是为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注入正能量,也是为自己的竞争力加分。

  智能手机带来"被加班"——

  都是科技惹的祸?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虽然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给上班族带来了压力。像计算机一样的智能手机,让上下班时间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一家大型纲络公司工作的张小姐说: "前几年遇到紧急工作要处理,如果是周末,领导会尽量等到周一大家上班后再说。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假期对我们来说就是换个地方办公而已。只要有文件要处理,领导随时会发到你邮箱里。"张小姐说。

  评析:

  这则新闻并非个例。君不见,电视广告中频繁出现的某些智能手机广告,也以某白领可随时接收、处理老板和客户的指示为文案创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然而,这真的是科技带来的烦恼吗?

  实际情况却是,智能手机只是工具和平台,而利用这一工具和平台侵犯劳动者私生活的,却是职场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工作理念。一些管理者认为,通过智能终端,领导、客户可以随时找到相关员工,随时随地处理解决工作问题,达到 "弹性工作"的目标。

  但是,真正的弹性工作,是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而案例中的现象,则是一种隐性加班。它并没有考虑员工工作时间的固定长度,而是由领导任意侵犯员工的私人时间,并借助智能手机可以让员工在非工作场所办公的功能,逃避安排加班的用人单位责任。

  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某些用人单位缺少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缺乏系统规划,不得不借助便捷的工具和侵占劳动者休息时间的方式来弥补管理的不足。然而,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利刃在切割劳动者休息时间的同时,是否也会危害持有者呢?没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项目安排,信息泄露、工作项目碎片化、缺少直接和集体化的沟通磨合等弊端,最终会击溃随意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培训生——

  何时不再"看上去很美"

  "虽说是说八小时工作制,但每天工作时间几乎是从早上8:30到晚上10:00."近日,一名从优衣库离职的管理培训生对记者坦言,在优衣库,周末加班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刚入职的管培生的工作内容与普通店员并无差异,烦琐而重复。

  狭窄的上升渠道,也在变相 "逼"走管培生。如果表现优异,优衣库的管培生半年内就可以成为店长。但也有人进店两三年还是管培生。在优衣库高强度的工作下,管培生的薪酬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他们的薪酬虽然高于应届生平均水平,但远不及其他外企员工平均水平。

  评析:

  "管理培训生"是一个外来术语。它本是大企业自主培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计划。被招聘进公司参与这个项目的应届毕业生,通常是在公司各个不同部门实习,了解整个公司运作流程后,再根据其个人专长安排,以达到最后胜任部门、分公司负责人的成长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一些企业的实践中但却渐渐变了味。从有关优衣库的这则新闻可以看出,这些名为管理培训生的应届毕业生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和锻炼,他们的晋升途径,更和其他一线销售人员并无区别。

  当然,应届毕业生从事一线工作无可厚非,无法适应工作而离开也无可厚非。但如若新闻属实,则是一些企业打着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的幌子,行节约成本之实,那就不仅与管理培训生的本来意义南辕北辙,更有劳动合同欺诈之嫌。他们为了避开 "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曲解了 "管培生"、 "实习期"的实质,用 "人才储备" "到基层锻炼"的光环,掩盖低于平均水平的工资、高强度的劳动和没有期限的转正承诺,这与名企的信誉不符,更违背了企业作为用人单位的基本担当。

  设置管理培训生岗位,本应是一个建设人才梯队的好方法,它不应该一直存在于法律与管理上的灰色地带,更不应该成为蒙蔽应届毕业生的工具。为它正名,是企业的责任。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