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非正式员工的管理策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09-17 编辑:misrong

以下是关于一篇《企业对非正式员工的管理策略有哪些》文章,由YJBYS网络搜索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摘要:非正式员工类型多样,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注重非正式员工的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常见的管理策略有:

  1.要尽可能地消除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的差别。
  在许多企业里,非正式员工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程序性和重复性强的操作性工作,而正式员工则更多的从事较为重要的管理性工作。当然,这种工作岗位的差异有一定的合理性,企业显然不能把重要的、复杂性的管理岗位交给非正式员工,而让正式员工从事次要的、程序性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企业内部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的岗位设置是泾渭分明的。随着劳务派遣、职能外包和员工租赁等多元化用工形式的出现,企业内部人员流动和岗位轮换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非正式员工有机会从事较为重要的管理性岗位。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的岗位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从事相同或近似工作的现象在企业内部也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岗位设置、工作要求、绩效标准等方面应有意识地淡化、消除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差别,这样可降低非正式员工“二等公民”的感觉,为其更好地融入企业创造氛围。

  2.强化对非正式员工的考核。
  随着非正式员工在公司员工所占比例的提高,有必要强化对非正式员工的考核。同时,加强非正式员工的考核,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也有助于向非正式员工传递一系列积极的信息,即“我的工作很重要”、“和正式员工一样,我是公司的一分子”,有助于增强非正式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

  3.完善非正式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
  新《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同工同酬。但在企业内部,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在电信、石油、烟草、金融、出版、医疗卫生等行业,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在工作内容上差别并不大,但其薪酬和福利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非正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降低非正式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因此,要强化对非正式员工的有效管理,必须完善非正式员工的薪酬机制。

  4.提升非正式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
  由于受身份限制,非正式员工在企业里发展潜力小,晋升机会少,这是导致非正式员工工作积极性差,离职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好非正式员工的管理工作,就要考虑非正式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

  5.鼓励非正式员工参加企业的各类竞赛和文体活动,为非正式员工融入企业营造和谐的氛围。
  企业应该允许并鼓励非正式员工参加企业的各种岗位竞赛活动;允许非正式员工参与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允许非正式员工参与年底的各项先进评比和荣誉评选;企业及高管对员工的关怀政策(员工上下班的便利措施、对特殊员工弹性工作时间的安排、员工家属参与企业活动、对困难员工的走访与慰问等)要尽量涵盖非正式员工;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鼓励非正式员工对企业发展进言献策。总之,企业应努力营造一种鼓励非正式员工融入企业的和谐氛围。

更多关于人力资源文章,详情请登录:/hr/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