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下的裁员抉择

发布时间:2017-05-04 编辑:小田

    经济周期、汇率、油价、物价、劳动法,每一个因素都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许多企业在这个危机时刻选择裁员,但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到底该不该裁员?裁员时企业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裁员的背后存在这样一种假设:企业能通过裁员降低产品/服务成本而不引起销售额的巨大变动,从而减少亏损或增加利润。

    虽然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各异,但一般而言,人力成本降低10%到30%才会引起产品/服务成本的1%的下调。也就是说,产品/服务成本在人力成本上的敏感度是非常低的,并且企业的裁员行动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削减薪酬开支的同时将被裁员工的工作量分配到仍在企业服务的员工身上,这无疑将增加员工负担,影响其工作质量——员工出错率的同比上升。对一些加工制造企业而言,伴随着员工出错率的提升,产品的返工费,报废成本,质量担保成本,客服费用也将随之上升。因此总的来说,裁员对成本控制的作用有限,甚至还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的情况。

    在企业裁员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销售额一般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同比员工薪酬开支又节约了一部分,这似乎给很多企业造成一个假象——裁员决策是正确的。其实不然,造成这种假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企业裁员后的定单是在裁员前获取的;产品/服务水平的降低而导致的客户流失结果存在时滞,这时候企业其实是在透支先前建立的口碑、客户关系,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企业裁员后很可能面对着声誉下降,市场份额降低,未来员工培训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