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架构撑起效率

发布时间:2017-04-18 编辑:小田

    企业的运作效率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员工的能力和热情;二是结构效率,即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后者常常被企业所忽视,实际上,结构效率和精心的组织设计对于任何企业的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员工表现出色但是缺乏结构效率的企业,可能会成长,但是伴随着高风险;相反,一个结构效率高的企业,即使员工个人能力平平,仍可以富有成效地整合员工的努力而获得发展,并可以通过人员引进、培训、激励来实现企业的稳步成长。

    结构缺陷酿危机

    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魏延军介绍了这样一个实例:S公司创办于一年前,主要业务是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网络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安装服务。经过一年的发展,人员规模迅速扩大,总经理也成功地招募到了营销、技术等领域富有经验和能力的员工来担任重要职位,公司上下都充满着发展的冲动。S公司的组织架构也自然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即依据职能划分为营销部、技术部、采购部、工程部四个部门,另有行政助理和财务人员,四个部门经理直接向总经理汇报。但是最近总经理颇为挠头:

    1.随着业务和客户增多,自己越来越感到分身乏术。

    2.四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摩擦和相互抱怨越来越多。

    3.部门之间不协调引起的客户投诉也开始增多。

    4.技术部经理最近被竞争对手挖走,带走两名技术骨干,技术部一下子被抽空了,而且大量项目的技术资料在技术部经理和骨干的大脑中被带走了。

    魏延军认为,S公司的问题在于没有意识到初创期的结构缺陷所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使其持续发展面临几个挑战:

    首先,由于未能形成合理的授权结构,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总经理必然陷于事务性工作的漩涡。

    其次,公司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很强的能力,但没能整合成一个团队进行运作,协调困难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沟通问题,而是目前的组织架构下必然产生的摩擦。

    再次,公司的运作基本上是部门导向和职能导向,而不是客户导向,官僚主义、部门主义等“企业病症”已经显现。

    最后,公司运作中个人色彩浓厚,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没能有效地沉淀为公司的能力和知识;同时,公司的资源并没有掌控在公司手中,而是掌控在个人手中,个别员工流动会给公司造成极为被动的局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