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

发布时间:2017-03-07 编辑:小田

 

       企业发展进入“平稳期”并不意味着就进入了“安全期”。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充满热情、具有上进感的良性互动氛围,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对激发企业活力、保证基业长青也具有重要作用。

  不断突破
  
       延展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理论显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经历了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后,会缓慢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直至衰亡。刨除掉企业发展的各种外部因素,平稳发展期,是企业生存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这是企业文化的“沉积”阶段,也是企业员工容易形成固化思维的阶段。
  
      不少企业在进入平稳发展期后,员工会因为个体利益倾向等因素,形成一些错误的固化思维,开始躲避矛盾、无视隐忧。企业因而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出来就是低效率和低质量决策。
  
      我们知道,市场竞争总是优胜劣汰的,企业的成功源于以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来适应外部环境。当企业员工形成固化思维的时候,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逐渐被市场边缘化或淘汰的局面。如果不适时地对自身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总结,为员工注入活力,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企业就很容易流于平庸,形成发展瓶颈,面临危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生命周期线其实是企业文化周期线,文化的适应变革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文化变革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引发团队内部良性互动 ,提升员工不断追求高标准和高价值的能力。
  
      许多企业能够“起死回生”,往往是因为他们突破了自己固有的企业文化,从而激发员工群策群力,进行脑力激荡,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种突破的直接效果,反应在改善、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一线上。
  
      当企业文化开始“沉积”的时候,企业领导者应该不断提醒自己,现在这种工作氛围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的竞争力和盈利?面对未来发展,企业是否已经做得足够好?能否还有上升的空间?员工是否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动力?
  
      激发良性互动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才能激发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笔者有以下建议:
 
      定期审视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适应性。很多企业在前期获得成功后,往往会沉湎于以往的经验判断和惯性思维,导致工作惰性,并使之成为习惯,漠视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审视,是企业避免组织“僵硬”的重要手段。
  
       不断提醒员工,消除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危机意识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应该保持的基本心态,这一点同时适用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一只没有居安思危意识的老鼠,最后发现自己的奶酪在不知不觉中被吃光了。而很多企业也会发现,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市场不知不觉地被竞争对手蚕食掉了。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守住市场比打拼市场更困难,除了要不断研究竞争对手,更要主动制定贴近市场一线的企业战略,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
  
      制定精益、卓越的企业文化制度。企业应该鼓励员工以不断突破、挑战自己为荣,通过绩效考核的手段,激发团队内部的创新氛围,不仅仅关注员工的短期绩效水平,更着眼于员工的创新思维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这种激励手段除了适度的物质激励以外,更多地应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包括一些公众场合的鼓励、组织活动中的嘉奖等。
  适度引入外部新鲜血液,激起团队内部“力争上游”的氛围。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是激发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和奋发向上斗志的手段之一,但在某种时候,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处于一种“文化停滞”状态。因此,适时让一些“空降兵”进入企业内部,更有助于为员工带来竞争向上的意识。
  
       在管理权限中,适度放权,实行扁平化管理,增加员工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这种方法是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方式,让员工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有效提高其自身满意度和创新精神。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存在弊端,突出表现在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的不适应,诸如管理层级过多导致决策反馈缓慢,管理成本过高,员工参与热情较低等,而扁平化管理则可以成功解决上述弊端。
  
        扁平化管理,对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企业在实行扁平化管理时,应强化对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辅以内部竞争机制,组成各个业务单元,激发内部良性竞争,激发员工的工作斗志和激情。
  
       互动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管理学中的“鲇鱼效应”源于一个故事:沙丁鱼习惯于生活在安全、安逸的环境中,繁殖数量巨大却存活率不高,后来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在沙丁鱼中混养一些鲇鱼,生性活跃的鲇鱼激发了沙丁鱼的生存意志,沙丁鱼的存活率就高了起来。
  
        其实,团队中“鲇鱼”式的人物是很重要的,他们会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的想法,激发思维冲撞。这种人物既可以从企业内部培养,也可以从外部引进,但关键是“鲇鱼”的行为要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和鼓励,并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需要加以控制,不能使员工形成对立冲突,导致企业大团队意识受到影响。良性互动是基于工作解决方案的脑力激荡以及对工作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是出于情绪对立的恶意干扰。
  
       因此,企业内部既要提倡合理有效的互动机制,避免一潭死水,又要控制互动水平、范围和规模,避免 造成恶性冲突矛盾,影响企业内部工作配合和团队效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界定良好的沟通方式方法,有助于事先预防偏激情况的发生。
  
        企业通过机制、氛围、活动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制造企业内部良性互动,能不断激发出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危机意识,保持企业内部的健康活力氛围和对市场的高敏感度。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