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金钱奖励的真相

发布时间:2017-07-28 编辑:唐露

  奖金多数一次性支付手段,无法改变员工薪酬水平,激励作用短暂而有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揭开金钱奖励的真相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yjbys.com/hr)。

揭开金钱奖励的真相

  1962年Sam Glucksberg做了一套新的实验,问题本身并没有做任何修改,唯一不同的是,他提供了金钱的奖励,因为他想知道在重赏之下,大家会不会更快地解开这个蜡烛问题,用比较学术的口吻来说,就是“金钱奖励”与“生产力”是否有正相关!

  他把多位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没有任何金钱奖励,纯粹解题,我们简称他们为“无薪组”,第二组则是有权领取金钱奖励的“奖励组”。奖励组成员依据其解题的速度,可以领取相当于现今币值1,100至4,500台币的奖金(算是颇大方)。你要不要猜猜看这两组最终的表现如何?

  这实验在很多不同生活水平与文化的国家都做过(甚至在印度贫困的乡间),结果让人跌倒,清一色由“无薪组”获胜,有奖金做为激励的“奖励组”反倒需要更长的时间。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在金钱的奖励之下,人们对于蜡烛问题的表现反而不怎样,这是怎么回事?

  有趣的还没完喔!如果我们采用新的蜡烛问题,也就是把图钉和盒子分开的版本,这时候“奖励组”的表现就“恢复正常”了,解题的时间在统计上胜过了“无薪组”。

  科学家的结论是,金钱奖励对生产力到底是有帮助还是危害,端看是哪一类的工作而定!

  原版蜡烛问题比较像是脑筋急转弯,需要我们跳出思维的框框,发挥创意才能解决。这时候我们的大脑越“空灵”越好,才能有效将思绪做连结,这时如果有金钱作为诱因,反倒会阻碍大脑的自由发挥,这就是为什么“奖励组”表现不好的原因,他们脑子里很难把金钱的诱惑与压力完全排开,自然无法专注在问题本身。以前人们普遍以为支付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人或银行家钜额的高薪,他们就会带来相对应的投资成效,在前阵子美国的金融风暴中已经暴露这种推论的矛盾。

  至于修改过的蜡烛问题,也就是图钉和盒子分开的版本,比较属于机械式的作业,对于创意的需求不高,在这类的问题当中金钱的奖励相对比较有效果。工业革命时代的工厂管理者就发现,提供奖金确实可以让以劳动为主的工人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可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基本上没错,但仅限于“推磨”这类的劳力工作;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是正确的,但前提是你需要的是名“勇夫”,而不是需要发挥创意与运用思考的工作者。

  这个蜡烛实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更是意义非凡。今天即使摆个小吃摊,卖个冷饮这样的工作,也需要发挥极大的创意,才能在客户眼中树立独特的价值,更别提各式各样知识性的工作了。当然,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大家都希望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尤其是“钱多”这个因素更在我们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马斯洛老先生很早就提醒过大家,我们固然需要金钱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但更多的钱并无法有效地激励我们的工作表现,我们需要的是受到认同以及自我实现这些较高层的激励因子。没办法,人就是这么复杂又麻烦的生物,没办法像狗狗一样用一块狗饼干就可以学会握手和装死!(话说回来,领高薪但很会装死的人倒是挺常见的)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职场生活能更精彩,在追求财富之外,更该反思甚么样的事情最能激发我们的动力,让我们从工作当中找到认同和自我满足。蜡烛实验的结果已经非常清楚,金钱激励并无法提高生产力,反倒会造成反效果,比较好的策略是,暂时别想钱了,先认真投入你认为有意义,有兴趣,并能发挥自己天赋的事情,个人生产力和创意提高之后,最终市场还是会给你合理的金钱回报的。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