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浅谈员工上班时间微信群里抢红包,该不该罚款?

浅谈员工上班时间微信群里抢红包,该不该罚款?

发布时间:2017-02-02编辑:limin

  近日,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微信群里发了个红包,当天下午,公司就下发处罚通知,前三位抢红包的员工每人罚款500元,理由是上班时间玩手机。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妥,现在手机用途很多,一个单位不可能规定员工在上班时间不用手机。而且既然是领导发的红包,存在钓鱼执法的嫌疑,因此,拿这个理由来处罚非常牵强。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检验员工上班期间是否开小差的很有效的办法。奖惩分明,才能引起良好的示范效应。

  对于这件事情,不知道作为HR的你怎么看?对于工作时间开小差的员工,又应该如何管控呢?

  工作时间开小差的问题靠罚款解决不了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搞笑的,这董事长还真是不懂事啊。说得文明点,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嘛;说得低俗点,这就好比法官去卖淫,却要判嫖客的刑,这是不按套路出牌。要是这样的话,按照这家公司的规定,董事长在工作期间玩手机,也该罚款500元。所以说,董事长就不想想,你的处罚有依据吗?有相应的制度吗?制度有向员工告之了吗?单靠罚款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吗?

  连上班玩手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董事长都要亲自来管,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这家公司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董事长、总经理、会计、出纳、采购、销售、客服都是他一个人,所以事无巨细,董事长都得亲力亲为。二是这位董事长不善于管理,不懂得放权,一竿子插到底,不仅把总经理架空,连人事经理的活都给他抢了。长此以往,打击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管理上的不作为,要么就是董事长累个半死,要么就是公司关门大吉了。

  抛开董事长的这种幼稚的做法,我们来分析下如何避免员工上班时间玩手机的问题。首先应该思考的怎样叫玩手机?把手机拿在手上算不算?发短信给朋友算不算?和客户聊微信算不算?用个大众点评网查查中午吃饭的地方算不算?用手机值个机呢?用APP买张高铁票呢?你建微信群的目的是干嘛呢?微信群里公司的通知员工要不要看呢?现在手机功能那么多,手机就是我们的手,我们工作生活中哪样可以离得开手机,上班时间不用手机不是不可能,但也是有些难度的。既然很难界定玩手机的做法,就很难去处罚。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提升。员工对罚款这种粗暴式的管理行为接受度就越来越低,特别是80、90后的员工。你不一次罚500吗?你罚啊,我大不了不干了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开小卖部。你能把我怎么样?爷不是心疼这钱,爷是咽不下这口气。

  其实呢,罚款是管理最低级的一种手段,只有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不要动不动就罚款,这样只能显得你的管理很差。而对于企业来说,要认真思考的是员工上班期间为什么要玩手机?

  这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确实是工作需要,这类就不需要讨论了,肯定是可以"玩"的。二是工作不饱和,没事干呀,员工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重新进行工作流程的梳理,重新设置岗位,是不是人太多了,或者有忙闲不均的现象。三是员工的工作单调枯燥,只好用手机来增加乐趣,这就反思一下企业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员工是不是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够不够,员工工作累了,有没有其他的休息方式?

  另外,还要思考的是,像玩手机这种开小差对工作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这要看岗位的情况。比如技能操作类岗位特别是高危行业中的操作类岗位,比如高空作业、特种作业等,需要专心致志的工作,玩手机这类开小差的行为会对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是必须要禁止的。而对于一般的文职类工作、管理岗位来说,偶尔开开小差,它就像上个厕所、喝杯茶一样,不但不影响工作,反而可以调剂下心情,放松下身体,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就没必要禁止了。

  对于前面一种,技能操作类岗位,罚款当然是可以罚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规定,并将这种规定清楚地告诉每一位员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断地工作当中进行反复强调,并加强检查监督。如果我把规定、风险提示、后果影响都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遵守,我就罚你没商量。我把规定、风险提示、后果影响都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遵守,我就罚你没商量。要罚就要罚得员工心服口服。事先不跟员工告之宣传,直接就罚款,这跟耍流氓有什么区别?同时,有相应的其他通讯工具给员工使用,以满足工作中员工正常沟通的需要。比如我以前在核电站工作,进入核岛工作的员工,是不能带手机的,公司就给每人配了一台BP机。

  总之,罚款不是管理的目的,它只是手段之一,而且并不是很好的手段,弄不好还会引起负面的效果,所以管理者使用的时候是要慎重,员工工作效能的提升重在引导,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罚款。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