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养老金空账递增核心原因是什么?

养老金空账递增核心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1-07编辑:limin

  “空账”是怎么形成的?

  这或许和现行制度有关。中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结构,本质上是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混合型部分积累制,也就是“现收现付制加个人积累制”的模式,其初衷是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优势发挥出来,目的是实现预期稳定和多缴多得。

  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由于没人承担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缴费不得不用于保障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从而形成了“空账”。

  “统账结合”制度是中国的一个创举,这个制度表面上看起来是和世界银行建议的“三支柱”模式类似,实际上却有根本的不同。

  但是,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世界银行“三支柱”不同的是,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混合制度。

  李珍认为,基本养老保险中设置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引发了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来说,个人账户强调的是精算公平,而作为统筹的社会保险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将个人账户内置于社会保险之内,导致社会保险的价值观和运行机理都是冲突的。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虽然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预警都已经成为现实——养老费率居高难降,企业不堪重负;个人账户大规模空账运行,由于是空账,个人账户基金不得不以最低利率来计息,这成为退休人员收入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思考

  我国实行以“统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后,有些地方出现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入不敷出的“空账”现象。在不发达地区,因为企业效益普遍差,退休人员增长快,养老保险负担重,下岗转制人员多,“空账”问题更加突出,研究“空账”解决途径十分迫切。

  “空账”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在已经存在近3000万离退休人员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在职职工既要为上一代养老付出代价,又要为自己将来养老进行积累,双重负担之下,搞完全积累是不可有的,只能搞部分积累,而且部分积累达到个人账户规模,而不仅仅是一个记账凭证通过个人账户形成的积累,以改变现收现付制的代际赡养关系,提高自我保障能力,渡过因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支付危机。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