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

发布时间:2017-08-01 编辑:lqy

  一个企业的成功,关键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而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除了其自身应具备的领导技能、学识修养、人格魅力等个人素质以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

  国企改革到今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激励不充分、约束不严明。所以,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加强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经营者的激励包括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

  经营者的精神激励主要有: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经营业绩突出的经营者;授予有突出经营业绩的经营者荣誉称号,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享受政治待遇,培育成就感,营造企业、行为乃至社会的尊重氛围。反之,对经营者的业绩不良的经营者,降低其相关待遇并要在行业内部或适当范围披露,使其声誉要受到影响。

  经营者的物质激励主要有:一是科学合理的与经营业绩挂钩、与职工收入分离的基本酬薪制度;二是在尊重管理、承认经营者所提供创造性劳动使企业资本升华、应享有管理投入收益权的前提下,实行经营者期(股)权制度;三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建立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保证优秀企业经营者退位以后的基本生活水准;四是建立必要的、与经营业绩有关系的、监督制衡机制健全职务消费制度。

  二、经营者的约束是多方位的

  经营者的约束除来自产权(投资者、控股方)或隶属关系方面的约束外,其主要包括:

  法律约束: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成熟的企业经营者,首先应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模范实践者,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使职权,做到守法经营。这是起码的约束。

  市场约束:主要指股市及商品市场上企业股票涨落、企业产品销量等所反映的企业经营者业绩。

  利益约束:包括与经营业绩密切相联的经营者长(一年以上)短(一年以内)期薪酬管理、股权收益体系,和规范的职务消费行为程序以及监督制衡机制健全的签单权限等。

  考核及责任目标方面的约束:包括来自国资委和行业、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完不完成考核期内责任目标,或将盈利企业经营为亏损企业、亏损企业经营为增亏企业,以及新任亏损企业的经营者在两年内不能止亏、减亏等等,均应在工资、奖金、职务消费乃至个人声誉等方面受到相应约束。

  制度及管理方式的约束:企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经验的升华,经营者应率先垂范,才能带出好队伍。现代科学管理方式将逐步取代凭经验、直觉以及拍脑袋式的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更多地依赖于科学的管理制度,依赖于经营者努力不懈地学习,补充新知识,掌握新信息。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是事业成功的秘决。总之,约束不是目的、不是管、卡、压,是确保经营者走正路,确保企业发展。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指出:“经营者是把土地、劳动、资本三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第四大和平要素。”一支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能大幅提升一个企业及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据统计,世界十强跨国公司一年的营业额相当于美、日、英、法、德等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6%,这些公司的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