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员工激励,需要通过系统性三大环节

发布时间:2017-05-30 编辑:lqy

  薪酬激励,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管理者往往陷于典型的困境,既难以化解公司的成本压力,又难以满足员工的期望。事实上,如果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薪酬本身从来就不产生真正的激励,而只可能产生一些短期的刺激性效果,要想真正产生激励,关键还需掌握以下三大环节,才能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第一,优化人员配置

  激励机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做好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尽可能保证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只有用对了人,才可能有效地激励他。首先,组织结构要合理。组织结构要尽可能适应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关键流程和组织能力的要求。

  其次,一定要有可靠的用人标准,现代人力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之一,通过建立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并进一步细化为岗位任职资质标准,以此标准来针对性选拔和培养人才,是解决用对人问题的核心观念和有效方法。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全面完善员工轮岗、晋升和淘汰机制,全方位持续动态地优化人员配置,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人岗匹配。

  第二,强化绩效管理

  广泛的实践经验表明,最为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是目标管理,即通过PDCA循环持续实现挑战性目标;绩效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而并非只追求所谓公正的绩效考评。

  能力提升是目的,目标实现是路径,而绩效考评只是手段而已。手段不是路径更不是目的,这一点必须切实注意,以防止本末倒置,偏重手段、关注路径而迷失了真正的目的。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组织能力的改善,才是绩效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一步通过目标规划,帮助员工事先明确正确的努力方向,并将方向转化为清晰的目标,再基于目标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事前的未雨绸缪,是提升员工信心和专注力的有效手段。第二步通过实际行动,使员工切实投身于实践的历练,在实践中磨炼心智、提升技能并推进工作。第三步通过评估进展,敦促员工深入思考,寻找差距,挖掘潜力。第四步通过改进行动,使员工在更高水平上发挥能力,开展工作,获得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全面薪酬策略

  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对员工的能力提升和业绩贡献,进行持续的公正评价。针对绩效考评的结果,需要通过现实利益的差异化分配,来加以体现和确认。对员工支付的薪酬,一般分为岗位薪酬、绩效薪酬、个性化薪酬和内在报酬。

  个性化薪酬因其具备充分的针对性和实践上的灵活性,日益成为重要的激励性薪酬手段。内在报酬,是为了响应员工的内在需求和长期发展期望,而提供的非物质性利益回报。实务中一般侧重于在企业文化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充分授权、荣誉表彰等方面着手,设计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制度与实施计划,积极响应员工的内在发展需求,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赢得员工长期的信任、忠诚和凝聚力。值得注意的是,内在报酬正日益成为优秀企业的选择,其创新空间依然广阔。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