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改革浅谈

发布时间:2017-09-16 编辑:1035

  国企薪酬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9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开幕。在“变局下的中国商业环境”分论坛上,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谈及高管限薪等国企改革议题时表示,限薪这件事应该做,“如果我们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想赚大钱,你最好离开这个平台,你跳出去,别在这儿干。”

  想必很多人还记得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一句话:我想要站着,还把钱挣了!这句台词之所以广为传诵,不仅在于它道出了挣钱的境界,还在于它暗含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充分运用智慧,即便周遭再逼仄,你也可以用优雅的方式挣钱。当前,中央正大力推进国企改革,这是否意味着“我想待在国企,还把钱挣了”的想法就此成为幻想呢?在我看来,想赚大钱就得离开国企的说法,似乎并不准确。

  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既拥有较高行政级别,又领取高薪酬,确有必要进行限制。一些国企高管收入如此打眼,难怪坊间传言“高管干一天,职员干一年”。

  当然,民间社会诟病央企薪酬制度,不仅在于眼红高管收入高得吓人以及国企收入分配带着浓厚的行政色彩,还在于国企对社会的红利反,与其占有的社会资源、享受的各种政策优势很不相称。近年来,央企红利的上缴比例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几的低水平,“利润”几乎全部在国企内部消化。也正因如此,国企也好,国企负责人也罢,挣得越多,越可能不受人们待见。然而,是不是让所有“国企人”都赚不了大钱,从此就完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应当注意到,《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中央领导用16个字概括了改革标准: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在笔者看来,这里的“水平适当”不仅是指国企人的收入要考虑社会观感、市场平均水平等,还要让个人的绩效水平与收入水平相适应。正如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所言,“改革不是简单地降薪,不合理的薪酬需要降,合理的薪酬不会降。”简单说,如何区分合理与不合理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这需要针对国情、企情出台更加细致合理的具体政策。

  说白了,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限制部分高管(也可说是高官)的畸高收入,而非让所有人在国企都赚不了大钱。例如一些在国企内任职的技术型、管理型尖端人才,若能有重大的贡献(而非政府政策性扶持),让该国企迅速或持续壮大,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等人才依靠自己的能力拿比国企主要负责人还高的薪水,甚至赚大钱,恐怕人们也不会说什么。

  总之,国企薪酬制度改革远非单纯让人在国企挣不了大钱或让想挣大钱者离开国企那么简单,它还涉及国企身份制度改革、市场化改革、监管体制改革等诸多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国企薪酬改革浅谈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