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如何做到“徙薪曲突”

发布时间:2017-01-02 编辑:ZMR

  《汉书·霍光传》里有一个故事,叫“徙薪曲突”,故事的梗概许多人已经耳熟能详。这里列出故事之所以受到大家传颂的几个重点:

  1、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提醒主人应该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搬到远离烟囱的地方,避免发生火灾。

  2、主人没有听取,觉得这是在诅咒自己;不久,家里果然因为柴草离烟囱太近而失火。

  3、主人置办酒席答谢帮忙救火的邻居们,经提醒,才想起来更应该邀请当时提出“曲突”建议的客人。

  以上三点,如果引用到薪酬管理上,则可以表述为另外三句话:

  1、薪酬设计不合理,为企业内外部埋下“火灾”隐患。

  2、不合理的薪酬设计,可能导致人才流失、企业内讧等“火灾”的发生。

  3、薪酬管理常常止步于“救火”,而未能达到“防火”的层次。

  《2013年第二季度求职者跳槽意愿度调查》显示,至少有75%的职场人士跳槽是带着涨薪预期的。一个企业的“薪”情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发展。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设计自己的薪酬体系,才能避免“火灾”的发生,提前做好“防火”工作呢?透过“徙薪曲突”的故事,我们其实可以找到一些思路。

  徙薪:远离火源

  所谓“徙薪”,也就是把柴火搬离,避免让火灾发生。用在薪酬管理上,就是要在薪酬设计过程中规避有可能诱发矛盾的几个点,将矛盾消弭于萌芽之前。

  最低工资与社平工资

  最低工资与社平工资的概念,是超越企业小圈子的社会化概念,涉及收入增长、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缴纳基数调整等,是最具代表性的薪酬“火源”。

  每年各省市社平工资与最低工资数据的发布,都会带来一场全国性的薪酬大讨论:低收入人群考虑的是自己的工资与最低工资差距有多远;白领阶层考虑的是自己的收入与社平工资差距有多远;甚至于,有员工在经历了与不同人群的多次讨论后,倍感收入落差,选择了用脚投票——跳槽。

  企业要避免被这股全国性的薪酬“火情”殃及,就要做好一定的准备。人力资源工作者们有句玩笑话:每年各省市最低工资和社平工资的发布,正是政府向企业发出的加薪信号。

  建议企业将加薪放在最低工资或社平工资发布的时间点上(各省市有所不同,以最低工资为例,上海市的发布时间基本定在3月,北京市基本定在12月,广东省基本定在2月),一方面使企业的规章制度与政府要求同步,响应社会潮流;另一方面,也是让员工在权衡自己的付出与收入的时候,对企业有更多的认可和信任,尤其对从事建筑行业、制造业等对于工资落差非常敏感的一线员工来说,此时的加薪甚至能直接左右员工的去留。

  特殊时期工资

  企业员工的薪酬敏感期,主要表现在员工出现个人生活坎坷或工作变动的时候。初步汇总一下,员工从入职到离职,常规的“特殊时期”工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试用期工资是否不低于转正后工资的80%,试用期有没有缴纳社保?

  2、员工在休息期间加班加点,是否予以安排调休或发放加班费?

  3、各种法定假日是否安排休假,如安排加班是否按时足额支付三倍工资?

  4、工伤期间的带薪休假是否给予,有无进行工伤鉴定并支付相关补偿金?

  5、女员工“三期”保护是否落实到位?

  6、病假期间工资是否按照医疗期和工龄来合法核算?

  7、出差或外派期间有无给予一定的补贴?

  8、是否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加薪政策?

  9、员工社会保险、公积金的缴费基数是否和纳税基数一致?

  10、离职当月是否缴纳社会保险,是否足额支付工资?

  当然,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无法对每个问题都给出“是”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