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略的乐山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03 编辑:玉君

  导语: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乐山教育模式的人才战略,欢迎大家阅读!

人才战略的乐山教育模式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十五”期间,四川乐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普九”全面完成,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初具规模,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全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2年。“十一五”时期,乐山市将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乐山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实现“双高(高质量、高水平)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将全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以上。

  以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巩固义务教育

  重点完善“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巩固“普九”成果。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四川省规定不低于45%的比例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善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审核、公示等管理办法,确保公正透明;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化解农村教育债务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大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和农村 “留守儿童”辍学,确保小学适龄人口全部入学,所有中小学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把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省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新建2-3个县级特殊教育中心;扎实开展好“随班就读”工作,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发展幼儿教育事业,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一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确保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启动创建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抓好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及艺体、劳技等教育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

  以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提高普高教育

  把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切实加大优质高中建设力度,基本达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找准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快高中优质资源建设和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普高的带动作用,以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为载体,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示范高中2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二是探索改革办学模式。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增加政府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考试体制和课程改革,创新改革思路,逐步构建新型高中办学模式。三是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为目的,扩大职业教育

  科学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1:1的发展比例,把乐山建成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更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和学校界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优化重组职业教育资源,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3所。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创新,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发展壮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重点职业院校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四个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继续探索“提前渗透、职普衔接”的办学路子,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三是增强服务就业再就业实效。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突出抓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力争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8万人、高级技术人才3万人,完成各类城乡培训350万人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农村中学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子,实施职业预备教育,对初三毕业后不准备升学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引导其参加职业教育。

  以实施“行动计划”为载体,促进民族教育

  认真贯彻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精神,尽快改变乐山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继续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帮助民族地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巩固提高民族地区“两基”成果,争创1个省民族教育示范县。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民族地区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初中和乡中心完小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杜绝随意变更项目学校、变更建设内容和调减建设规模现象发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建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

  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为根本,推进民办教育

  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为重点领域,努力扩大各级各类教育中民办教育的份额,力争到“十一五”末,乐山民办职业教育规模达到职业教育总规模的50%,民办学前教育规模达到学前教育总规模的60%,民办基础教育规模达到基础教育总规模的8%。认真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坚持民办学校在公益性用地及基本建设、税收、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用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学校和财团到乐山投资办学。积极引导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力争在乐山民办学校中建成2-3所国家级或省级示范(重点)学校。

  以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服务高等教育

  加快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增强高等教育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一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支持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优化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大力提倡地方与高校共建共享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艺术馆等大型科技文化设施,使地方与高校的设施和资源合成新优势。二是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由在乐高校确定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研究课题,由高校组织实施,开展联合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高校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科技难题。三是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按照政策要求,减免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性收费,鼓励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高校捐赠,支持高校拓宽投融资渠道。四是抓好高校学生就业。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确定高校发展规模、办学层次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边远山区、民营企业就业。

  以增强教师教育能力为突破,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使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注重发挥“名师治学”、“名师治校”的重要作用,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是抓好培养培训。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统筹考虑,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增强教师教育教学与终身发展的能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坚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选拔一批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城镇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农村教干上挂进修等帮扶活动,鼓励师范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学校、各科教师队伍水平的均衡发展。三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校长公选和民选的路子,把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师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把学校校长培养成为职业教育家、某一学科专家、教育管理行家、社会活动家。加强校长任期目标管理,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四是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继续执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集中建立银行账户”发放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高度关注教师身心健康,采取措施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按时发放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特殊津贴。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