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如何挑战企业重大战略

如何挑战企业重大战略

发布时间:2017-07-22编辑:lqy

  守住底线,既是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特别应警惕各种借口的保护,典型的就是针对所有制的歧视。

  企业社会责任是最近几年持续受关注、非常热门的话题,此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CSR”(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纷纷成为热词,这其实反映了公众对企业要求的提升——企业不再只是被视为简单的“赚钱机器”。然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表现出的模糊认识和功利心态,将成为羁绊自身发展的战略障碍。而解开这个难题的钥匙,掌握在企业、政府和社会的手中。

  不应忽视的盲点和误区

  6月3日,民企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共造成121人遇难,77人受伤。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为,宝源丰禽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严重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扎实不彻底,且没有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教育。在事故发生之后,公司紧急疏散不力、安全出口不通等问题导致员工逃生困难,造成了重大伤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的做法。他们的员工从入职开始,就反复培训,落实EHS(环境、健康、安全)体系。不仅有事故发生时的逃生路线、紧急自救、环境急救等措施,还有平时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提醒,如:抽屉不能长时间拉开,以防绊倒;两层抽屉不能同时拉出来,以防倾倒;竖柜门打开时不能挡住自己,以防他人误撞。经过这样的培训,员工在工作中的意外大大减少,即便偶尔发生,也是应对自如。

  在中国,宝源丰禽业并不是孤例。作为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无论是公众还是企业,其实都存在片面、偏差之处。例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政府的要求,是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一项应尽的义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承担更多的额外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是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中国企业为了产品能够销往西方国家而不得不做社会责任认证;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捐款捐物,赈灾济困,等等。

  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的过程中,西方的跨国公司和非政府机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企业某种程度上是被动执行社会责任义务的,因而实践中也存在若干的误区。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写社会责任报告而写,报告写得很漂亮,实际做法却与报告披露的状况有很多不相符之处;某些上市公司随意中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既有因剔除出成分股等原因不再需要强制披露,也有原本主动披露、其后无故停止披露的情况。

  上述种种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其实反应了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模糊认识和功利心态。虽然灾难只是极端的情况,然而,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偏差和应对措施的失当会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许多麻烦。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很多企业已经度过了求生存的阶段,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红利消失等发展的制约因素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公众必须迫切思考的战略问题。

  多管齐下,重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到底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践行社会责任呢?可以说,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规划公司的战略和规划,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根据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企业社会责任从下到上依次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中国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逐步做到守住底线,扩大边界,注重实效。

  所谓守住底线,是指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政府严格执法,法律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底线,成为不容挑战的红线。所谓扩大边界,是指企业有资产、人员的边界,通过践行社会责任,将边界扩大,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政府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至于注重实效,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将社会责任融入运营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将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政府和公众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守住底线,遏制不公平竞争

  对企业来说,守住底线,一是法律的底线,二是诚信的底线。

  企业首先要在守法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那就是为股东负责,遵守法律,赚取利润。”企业的设立,从根本上来说,是作为“经济人”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企业经济人的理性行为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比如,一家食品企业,生产安全、有营养的食品是其基本社会责任;一个医药企业,生产安全、有效的药品,为患者解决病痛、驱除病魔是其基本社会责任。每一家企业都做好本职工作,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社会良性运作的基础。

  其次,企业应该守住诚信的底线,以良心守护品质,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正视问题,真诚地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掩饰或敷衍了事。一般产品都有很多制造环节,一个不诚信的企业,可以在种种环节上弄虚作假,而在最终产品上不被发现,这个时候,企业的诚信和自我约束成为关键。我们看到,即便在企业正式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都存在大量的报喜不报忧和选择性披露的现象。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从来不面对问题,哪怕引起公众关注的重大话题也被刻意回避,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变成了宣传册,变成了企业内部“好人好事”故事的集锦,从而让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这一点上,有些跨国公司就做得很真诚。比如,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就曾披露,2009年共有972名员工因违反公司政策而被纪律处分。这一披露看似暴露了很严重的问题,实际却反应了公司的自信,显示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使得报告整体的可信度提高。

  守住底线,既是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对政府和监管机构来说,守住底线意味着严格执法,一视同仁。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