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民营企业人才观的梳理

发布时间:2017-08-11 编辑:weian

  1、揪出妨碍管理的“人才”

  我们经常和一些老板讲,企业的“企”字,去掉上面的“人”字,将会只剩下一个“止”字,企业的竞争也会演变到关键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我们企业的资源、更将是我们企业的资本。企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人才需求。我们除了要善于发现能够帮助到我们的人才,我们还更要带着发现人才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在企业里有碍发展的“人才”,我想说的是伪人才多了,真人才就进不来、待不住了。

  从态度和能力上来看,企业里会出现4种人:

  第一种人:能力好、心态好。(会重用、优良品)

  第二种人:能力心态都不好。(不会在企业工作很久,淘汰品)

  第三种人:心态好、能力欠缺。(培养使用,半成品)

  第四种人:能力强、心态不好。(考察使用、不能用、毒品)

  从这四种员工类型的区分上来看,在企业中第四种人是可能出现问题最多的那种人,这种人会消耗我们的工作精力。我们接触过很多企业,发现这种情况的人往往在管理岗位上会更多一些,不但自己的心态关过不掉,而且更会带动其部属,形成一个很不好的局部效应。这种人往往是公司不良信息传播的源头,在公司里形成怨层。作为老板来讲你身边或许有这样的人,但你自己不一定能发现,因为这些人都很善于推卸责任,伪装自己,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作为老板我们更应该明白一点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判断一个人,许多老板都吃过“人才”的亏,在用人方面有错误的决策。亲贤臣、远小人,如果老板都喜欢听奉承的话,重用哪些专门投其所好的人,我认为这无疑是搬起石头、高高举起来、瞄准了,再往自己的脚上砸下去。

  在企业里我们需要在这样的一些人中下“功夫”。

  第一种、好好先生型

  这种人在企业中往往很中庸,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明哲保身,谁都不愿得罪,你好、我好、大家好,拿职权做人情,这种人做事情没有魄力,威望不高,做事立场不坚定,属墙头草类型。曾经有一家客户企业质检部经理就是好好先生类型,出现质量问题时,此人作报告的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可以做到在报告中都找不到谁是具体责任人。这样的人可以放在沟通工作较多的岗位,利用其优点,要求他去面对。

  第二种、自由主义型

  这种人在企业中总是认为我很特别、我是才子、爱表现,小聪明、自以为是,这种人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就违反了公司的规定与要求,且不能长记性。且还会用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其他人,殊不知自己就是让别人感觉讨厌的人。这种人需要在有魄力的领导的长期鞭策之下工作,久了不鞭策便会出问题,这样的人在鞭策无效的情况下,不能长期使用。

  第三种、自私自利型

  自私自利的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最前面,如果你要让他做一些于己无利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考虑的。这种人总是习惯和领导讨价还价,有一家工厂的生产部经理,还曾跟我吹嘘过,公司那帮小年轻知道什么,以我多年的经验想要在企业里生存的好,就是要对上顶一顶、对下压一压,这样自己的空间才大。

  听到这样的经验,无不佩服此经理人的生存哲学。但你的空间是有了,可公司在客户、在市场上的空间呢?

  第四种、工作颓废型

  这样的人自信心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觉性不够,对公司出现的问题、情况,经常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会影响到公司的团队氛围。遇到事情往往不能面对挑战、抗压能力不强,会出现消极状态,认为即便是我一个人做得好也没有用。这种人需要领导的经常鼓励,能调整过来当然肯定好,但如果多了、疲了可能也就没有效果了,不适宜在这样的人身上多花功夫。

  第五种、倚老卖老型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有很多就是和老板一路打拼过来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认为,我是亲戚、我是功臣,如果没有他们就会怎样怎样。在企业里经常卖弄老资格,喜欢拉帮结派。这些人大事干不来,小事又看不上,平地里因为和老板很熟悉,与老板讨价还价的本钱更多。由从前的老员工变成了今天的老油条,不求上进。有时还会想想当年,说说老板以前不为人知的事情,还可能把老板的一点形象给搞没了。老板在处理些人的问题时,不要把感情放在问题的前面,“过河拆桥”又何妨。

  有些企业里面的人员是“鸟头族”的人很多,这个风气和氛围都那么的差,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怎么能够提升执行力呢?所谓鸟头族就是嘴巴尖、眼睛红、小鸡肚肠。

  嘴巴尖,你叫他说别人好话与优点时一句都说不出来,一旦在背后就会说别人的坏话、搬弄是非,而且是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兴奋,口若悬河、舌璨莲花。

  眼睛红,遇到自己的不如别人的多、不如别人的好、便发牢骚,泄私愤,骂人、说风凉话。

  小肚鸡肠,自己不好也不希望别人好,只要你不如我就舒服;我输了没有关系,只要你们也没有赢;我升不上去没有关系,只要你也没有升;否则,想办法也得把你拖垮。

  在你的管理层中碰到这样的人,我认为你一定要设计好或是重审他们的岗位,可以调岗,因为这些人并不适宜坐在公司的关键岗位上。一个企业80%的效率来自于20%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人待在关键岗位,不但效率上不去,还会带动公司的不良文化生成。你可以安排他们脱产培训,培训期间找人代理其工作,既是培养人,也是考验人,也让其熟悉这个关键岗位的工作程序。安排出去培训的人,你还得让他适时与你反馈学习情况,你得跟他提高工作要求,如不改变或明显跟不上的,这时你也好做其他安排了。当年在伊利郑俊怀也是这样让牛根生脱产去学MBA,等到牛根生回来时,已经和走时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当然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贬低别人,只是说明一种方法而已。

  管理内耗,必须重视的问题!记得小时侯,家里用手电筒,里面有三节电池,经常是用到快没电时,只换出两节旧电池,留下一节旧电池与新电池一起使用。大人们认为这样一样能用,而且省钱。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旧的电池留在里面,不但形成不了电力,反而行成了电阻,使原有的电能加快损耗。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企业管理当中,曾经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往他们或许在工作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在今天他们可能就是企业中的所存在的“电阻”,使我们企业的电能损耗的更快。

  遇到问题我们先教育后敲打再处罚,没效果的我们就要在怎么把人揪出来砍掉,这方面动脑筋了。

  2、留住推动发展的人才

  在我们的经营管理中只有在面对瓶颈或是人才离开时,才使我们感觉到人才很重要,人到用时方恨少。没有或是离开了能干的、专业的人才,往往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这里我想将我们在做咨询培训时遇到的老板忽略掉的对人才的投资及如何留住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才的一些方式、方法描述出来,给大家一点启发。

  (1)、要有感情投资

  三国演义中,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情节也就演变出了后来的一个歇后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既收买了赵云誓死随主之心,又教育和感化了当时在场的所有文武随从。

  曾经有一家策划公司的副总对我说,一次他参加了行业聚会回来之后,他觉得自己在职的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他想找到一家更大规模的公司去历练,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就在寻找着跳槽的机会。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又使他打消了跳槽的念头。一次他和老板一起外出洽谈业务,在上海飞回广州的飞机上,老板从随身的旅行包包中拿出一个足有一斤重的大苹果递给他。当他接过那个非常红润有光泽的苹果时,老总对他说:前两天出来的时候就在机场买了这个美国品种的苹果,这两天太忙了,就忘了拿给你,现在吃吧,已经洗过了。这位副总接过老板给的苹果后,内心产生了复杂的变化。他知道老板是有糖尿病的,从不吃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这苹果显然是特意为他买的,那一刻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回过头来想想,老板对他还是非常器重的,公司虽然小点,可那家大公司不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他想还是应该留下来,公司还是有他的用武之地的,换了环境许多东西又得重头积累,一番斗争过后,他决心还是打消跳槽的念头,继续协助老板把公司发展壮大。他的老板到现在还不知道,一个苹果、自己无意中的一点关心,却让他留住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在我的培训课堂上有时我会问一问课堂上的老板朋友们,你们有多少人知道你公司的得力干将他们什么时候过生日,每次问这样的问题,我都是知道结果的,基本上没几个人清楚。想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忙碌的我们却缺少和忽略了对部属的关心与精神鼓励,有的人甚至连沟通都不多,我想在各种场合都不要吝啬你的关心。

  在现在的公司职场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年长的上司或面色凝重或和蔼可亲或发乎自然的拍着年轻下属的肩膀。拍肩膀的动作是单调的,但这一司空见惯的体态语言,却有着丰富的暗示功能。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这个动作可能传达着上司对下属委以重任的信任;也可能是表达上司对下属才能和人际关系的嘉许,更可能是闲来之举,只为拉拢人心,以使自己能够容入员工的圈子,密织他的关系网,肩部其实是最能直截了当传递给对方的身体语言。工作起来非常忙碌,哪怕是在工作时,对部属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拍拍他的肩膀,这样的小细节我认为都是对下属的一种关心,由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并不需要你花费太多的钱,而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做,从现在就开始让我们把这项任务,渗入到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吧,我想说感情投资、精神鼓励是值得的。

  2、要有适宜的激励措施

  在广东的鹤山曾经接触过一家鞋企,访谈这位老板一位老板时,当时的他十分烦恼,因为一场内部的管理危机等待着他去面对。事情的起因是他得到消息,他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想离开公司,自己开一个做鞋子的公司,连厂房都去看过了。这个消息的证实给他的心头上压了一个重磅炸弹。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个他视为左右手的人,这些年一直跟着他干,他的所有资源,这个人基本都知道,一旦他离开公司自己搞的话,首先他的公司一定会跟着流失客户、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是肯定不可避免的,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将会给他带来很大的损失。他有的朋友跟他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个老板可急了,事情不出在你们身上,说起来倒轻巧,所以这段时间他很是着急,不知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后来我们谈到的一个建议,让他豁然开朗。我们在深入公司了解情况之后,发现采购部除了自身内部的谈判技巧、付款方式要提升、改进之外;他们的供应商管理非常混乱,很多时候因为供应商的问题,而使自身生产流程不畅顺,从而丢失市场信誉。就供应商管理的现状,我们了解到了相关信息:

  目前公司最大的外协项目—鞋底,以前因为公司小,一直外协给别人代工,既提高效率又节约成本,但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壮大了,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那家外协公司的发展,目前是那家外协厂家的最大客户,根据公司的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已具备自己开设分厂生产鞋底的条件。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提出了一个设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