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人才战略

发布时间:2017-07-23 编辑:1035

  中小城市人才战略:植桐引凰,以诚留人

  中小城市的优势是运营成本更低、市场未及开发前景广阔、员工忠诚度较高,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稳定。凸显自身优势,彰显小规模特色与效率,差异化运营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未必不能曲径通幽。

  凤凰择良桐而栖

  中国的城市在分化。城市分化最基本的根源在于人口流动、收入分化、产业聚集、服务水准,如今这些并未使得中国城市均等发展,而开始促使各类城市向两极发展。

  大城市资源集中,发展机会多,然而随着城区无限扩张、人口过多,大城市病随之而来。人口超过3000万的超级城市,会滋生出很多社会问题。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这些巨型城市,治安交通很糟糕,逐渐恶化成不宜居的城市,城市的活力也随之受到制约。随着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超大城市经济体极度膨胀,人口问题,带给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交通系统、环境系统以巨大压力,已经达到它们所能承受的上限。而中小城市资源分布不均,多地亟待发展,却相对缺乏吸引力,机会开发程度低,人才匮乏。

  于是,即便面临种种问题,尽管生存环境并不乐观,新生代的初期发展地域选择,还是越来越集中于超大城市。这是一种必然选择,并非当今中国独有。披头士主唱列侬当年接受采访,曾被问到为什么一个英国乐队却要到美国发展,列侬的回答是:“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诗人都要去罗马,因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今天要来纽约,因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对于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青年才俊而言,“北上广深”就是他们的纽约。它所具有的丰富、包容、新奇、魔幻、创造力,构成一种致命诱惑。这里有活跃开放的社会环境,唾手可得的创业机会,可以满足青春的梦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给予相对公平的发展条件,此外,超级城市对于那些反叛传统家庭、不适应原乡文化或性情特异的青年,也具备足够的魅力。凤凰择良桐而栖,青年才俊用脚投票,标示出一幅区域人才流动图景。

  被渴求的现代城市管理艺术

  曾有美国学者指出,促成不同城市间迁徙的,不外乎城市的“推—拉”作用。与超级城市、巨型城市、中心城市的种种弊端对应的,恰恰是中小城市的优势。不仅在中国,“逃离大城市”的潮流在美国早有先例,甚至一直绵延至今。最近几年,曾贴着荒凉、野蛮等标签的德克萨斯州,以其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悠闲的生活节奏,成为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都市青年新生活的乐土,21世纪以来,那里的人口净增了100万以上。

  与美国青年不同的是,中国青年“逃离潮”的目的地,大多指向原生地,具有向家庭文化回归的趋向。原生家庭与散落式、碎片化的现代文明存在着某种矛盾。论乡村,即使在中国的中小城市,也大量保留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特征,以亲缘关系为主干织就的熟人网络,给予生活在其中的人以安全感和依赖感,同时,它也要求一种趋同的价值观,扼杀个性与创造力。

  这样的中小城市除生活闲适安逸,几无优势可言,还带有促使青年反叛离家的“原罪”——趋近于传统家庭式的城市整体架构。我国的中小城市与超一线城市存在明显文化上、软实力上的差异,远非商业区是否高端繁华、大牌是否入驻这么简单,甚至也不是就业的硬指标对比。在“北上广深”,也有分配不公,也有官本位,也有熟人社会,但它的参差多态,为个性和契约精神腾出了足够的空间,这正是那些大兴土木的二线以下城市所不具备的。选择自己更向往的居住地是人们无可指责的权利,大城市、小城市之间的比较与取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群往返的潮汐,凸显的是一代城市谋生者安全感的缺乏,无论超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弊端,都在呼唤更高明的现代城市管理艺术。

  城诚则众至

  中小城市与超级城市、大型城市相比固然存在经济体量小、资源稀缺、教育落后、条件不足等诸多弱点,但既然无论何等规模的城市都亟待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说明中小城市也就有了跨越发展的机会。要想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自然需要城市管理者用心经营城市,先人一步,运用城市管理艺术。

  不少创业者认为大城市拥有丰富崭新的机遇与公平良好的环境,中小城市虽然可进一步压低创业成本,但是少机遇、事难办,社会环境相对封闭,市民接受新鲜事物速度慢,不利于创业者的发展。这甚至常常成为创业者的心理定势。有数据显示,海外归国的高学历人才创业、就业地首选仍是北京,且在归国人才总体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对此,“xx计划”网负责人周宇煜认为,高端人才创业除必然关注城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成本水平、市场条件、是否存在稀缺资源与稀缺人才外,还会重点考量城市的社交圈质量。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高度发达,高端人才需要由社交圈高效、准确的获取第一手信息以辅助决策。一座城市如能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圈,说明这座城市存在诸多潜藏的高端人才,且能够满足高端人才的生活需要,这将大大增加人才对城市的好感与信任。目前我国三四线城市在这一环节的软实力极为薄弱,亟待筑巢引凤,凤引百鸟,构建有城市自身特色的人才圈。

  众所周知,城市想要吸引人才,首先要让人才知晓这一地区的存在,进而以诚意交流使人才信任城市,这需要日复一日的建立、打造城市品牌。除此之外,周宇煜还对城市人才引进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总结出政策、品牌、渠道、服务四个城市引才要素。这四要素对中小城市引进人才格外具有启发性。

  政策,即城市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政策支持与优厚条件,吸引适合地域发展的创业者,以期双赢。各地人才政策固然存在部分差异,但真正吸引人才的关键点是政策的高效落实。品牌,重在打造城市口碑。口碑营销已深入社会各领域,城市也需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吸引海外人才注意,维持城市重视人才、优待人才的良好口碑。良好的品牌将对吸引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专业的人才引进单位与团队也有助于城市品牌的建立。渠道,则是包括中介猎头、举办宣讲活动、建立引才联络站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引进途径,包含传统与非传统的各类手段,有利于长期深入的挖掘人才,建立人才与城市间的沟通机制。经过长期分析研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渠道将是未来城市引进人才最关键的渠道。服务,就是说将人才吸引到城市来,获得人才信任后,应当及时充分地兑现诺言,履行引才时答允的条件,对人才的需求响应及时,这样有利于人才专注于工作创业,从而带动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中小城市需要正视自身弱点。比如,研发公司几乎都位居一线城市,盖因这类公司需要的人才多于一线城市就读择业,公司由人才引力固着于一线城市、科技高度发达区域,相对难以撼动。然而当今时代优秀的人才与企业一定着力于全球化布局,必定要走出其诞生发展的区域,因此中小城市提供优越条件、吸引企业与人才注意,使他们在扩张阶段优先选择自己,不失为一条发展之道。中小城市的优势是运营成本更低、市场未及开发前景广阔、员工忠诚度较高,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稳定。凸显自身优势,彰显小规模特色与效率,差异化运营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未必不能曲径通幽。

  服务则众留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人才回流期,即外流率继续缓慢增加、回流率迅速增加的时期。始于改革开放政策、历经三十余年的留学潮,正在给中国带来空前规模的人才“回国潮”;而新一代“海归”让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真正融入到全球化和现代文明体系服务中。利用这一契机引进人才是中小城市突围发展的良机。

  各地对人才的需求都十分强烈,然而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引才手段不免沦于因袭中央优厚政策,且各地相互借鉴,资助条件、福利待遇等愈发趋同,缺乏独特吸引力。熟悉海外人才引进的周宇煜认为,人的选择都是由感性与理性共同驱动的,用心做引才,实现心换心的交流,使对方感受到城市需求的迫切、态度的真挚,有利于打动人才,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城市如欲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可从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入手。提供住房补贴与一次性的金钱激励等,不如为适应海外教育环境、成长模式的归国人才们建立一所国际学校,以满足海外人才子女的就学需求。小范围的海外人才社区也可能自发形成微型社会环境,满足海外人才社交需求。这些都属于对人才施加人文关怀的范畴。

  服务人才,从互换立场、设身处地做起,对人才的问题与困难响应及时,使之感受到城市管理者的尊重与善意、体味到城市管理者精准的服务意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互联网整合人才服务资源,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服务人才响应及时、高效便利方面的巨大作用,促进人才与政府部门、人才与人才间的交互,将由技术手段出发,贴合社会形态,从根本上利于政府引才。

  相信中小城市树立更高水平的服务意识,为人才提供差异化选择,定能将高端人才留在自家,为人才提供一片环境优美、闲适平和、远离喧嚣的栖居之地,城市也随之因整体发展、人群素质的提高更美好。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