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竞争现留学赤字移民赤字

发布时间:2017-06-20 编辑:1011
  忧患“人才赤字”
  国际人才争夺战不断加剧的同时,中国却呈现出“留学赤字”、“移民赤字”、“人才赤字”等三大劣势
  近年来,中国海外高端引才项目,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日等发达国家迅速调整政策应对。特别是2013年4月,美提出“八人法案”,实质上就是针对中印等留学生源国“掐尖”留才的新型移民政策。
  然而,在国际人才争夺战不断加剧的同时,中国却呈现出“留学赤字”、“移民赤字”、“人才赤字”等三大劣势。
  “移才”争夺战加剧
  去年4月15日,八位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提出了一项最新的移民法案。两日后,美国参议院公布了这个30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移民法案。虽然目前这项法案还没有在众议院正式通过,但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在此政策上却罕见地高度一致。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分析说,两党对此法案态度高度一致的根本原因是,其与美国核心战略利益一致,目的在于筑牢美国继续称霸世界、主导全球的基础。这项最新移民法案改变了过去提高移民门槛的一贯做法,实际上是赤裸裸的“移才”计划。
  “八人法案”取消了美国公民为其兄弟姐妹及他们的配偶和孩子申请的移民种类,增加了过去非法移民的入籍数额;人才创业签证的数量从目前每年6.5万增加到11万,增长近一倍。此外,还额外增加了2.5万个高学历人才签证。同时,法案取消了对杰出人才配额的限制,这部分人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留学生人才。
  “八人法案”的“移民”色彩减弱,“移才”倾向明显,旨在面向全球建立前所未有的开放引才环境。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说,美国的移民政策就是在全球60亿人中“掐尖”选才,也正是这些高端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集聚带来的互生效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底气。
  日益右倾化的日本政府,更是直接面向高端人才尤其是中国留学人才抛出了“诱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10月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介绍了他的“国家战略特区”计划,意在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并提出要把留学生一半以上留在日本,就业方面“包分配”。
  “抄底华尔街”喜忧录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洗牌,一批高端金融人才面临“再次择业”。彼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刚刚启动,上海市金融党委、金融办组织金融机构,前往美国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加拿大多伦多和新加坡等金融人才比较集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招聘高端金融人才,三次“抄底”华尔街累计引进120名金融界高端人才,反响强烈。
  2008年、2009年,上海市金融党委、金融办两次组团海外猎才,集中了部分中央和外省市驻沪金融机构、上海市金融机构,以及与金融相关的企业集团,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资产管理等金融业态。
  加上此前于2002年举行的一次海外人才招募,三次海外招募共录用金融人才120人,大部分有5年以上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从业经历,职务多是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或高层专业技术人员。其中,4人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组团海外猎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企业高端人才紧缺状况。以2009年招聘为例,海通证券公司成功签约了3名房地产信托专才,搭建了房地产信托筹备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招聘了多名金融衍生品专才,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新型业务储备了力量。
  富国基金2009年引进了美籍金融高端人才李笑薇,让其担任另类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授予她充分的人事、设备等资源配置决定权,配备了学历高、专业精的团队。李笑薇利用国外积累的丰富量化投资经验,带领团队迅速着手研发中国市场首只采用量化方法进行主动增强的指数型基金——沪深300增强证券投资基金。
  富国基金人力资源部经理安运超说:“引进人才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业态升级和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定位明、眼光准、方法全,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领一支团队,创新一项业务。”
  “抄底”华尔街并非一片坦途,受人才选拔、评定、薪酬机制所限,以及产业国际化水平影响,金融机构海外猎才感触良多。
  交通银行党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付博说,有些与金融市场实际不符,“一些标准更接近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要求,金融领域的一些杠杠,把很多优秀人才拦在了门外。”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一些金融机构把人才引进来后,想要进入相关人才工程,但“一次次申报,一次次被拒”,心理上非常受打击。同时,薪酬体系与国外差别也很大。
  此外,产业国际化水平是决定人才去留的最重要因素。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说:“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如何,是人才引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我们金融行业海外猎才之所以这么难,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

中国人才竞争现留学赤字移民赤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