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该如何更好的善用人才?

发布时间:2017-05-09 编辑:1035

  老子有言:“善用人者为之下。”也有人说:“善用人者得‘天下’。”

  那么怎样才能选拔好人才,用好人才呢?小编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懂得“爱才,惜才”

  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都深知选贤任能的重要性。老子说,一个人做到爱才惜才,那么“天下乐推而不厌”。

  爱才首先要对人才予以最大化的“尊重”。要有能“容人”的特质,给人才以希望、以空间,使人能心甘情愿放心大胆地去干,不是强迫其去执行个人的意志。据说韩信初到汉营时,刘邦看不起他,但听萧何说他是一个大将之才,可以帮助他打天下时,他马上放下汉王的架子,筑起一个高台,举行隆重典礼,毕恭毕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并向全军宣布说:“凡我汉军将士,今后得由大将军节制,如有蔑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尽可按军法从事,先斩后奏。”可见其对人才的重视。三国时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见其渴求人才的诚心。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你尊重他,使他感觉到你在他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他就会乐意全神贯注地去为你服务。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定之规。多少年来,受资历、名望、资格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被埋没的不知有多少。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捉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珠宝,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使用得当。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废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清朝有位叫杨时斋的军事家,就很善于用人之“短”。他认为,军营中无人不可用,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坐放炮。其实老天爷把所有“人才”都给你降下来了,就看你会不会用。一些公司的老板眼睛一味地盯着大学生、硕士、博士,甚至打扫个卫生也要“大学文凭”,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

  人才是无处不在的,所谓“人才难得,人才难求”,只是那些怨天尤人、不愿意使用真正人才的藉口。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则满怀拥有人才的自信,声称:“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他的“人员”我想不一定都是“超人”,只不过他能够合理使用罢了。

  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企业效益”这台机器上的“螺丝钉”。据说有一家公司领导,在注重用人之长的同时,也千方百计用人之“短”,派“吹毛求疵”的人担任质量监督员,让那“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仓库验收员。用人上的“逆向思维”使每一个人(螺丝钉)都按照其固定的位置,发挥其最大的能量和效率,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以为这就是上上之策。

  按照“需要”选用人才

  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领导好自己的部下。首先要不轻视资历,更重视能力。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不仅打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还开了“唯才是用”之先河。“开国四杰”之首木华黎的孙子安童13岁就与众不同,元世祖打败阿里不哥争得王位后,要杀掉其党羽千余人,当时16岁的安童说:“人各为其主,他们跟随阿里不哥也是身不由己,陛下刚刚登上王位,要是因为泄私愤而杀了这些人,又怎么能让天下人诚心归附呢?”元世祖没料到一个16岁的少年竟然能说出这样有见识的话来,从此对他更加另眼相看。安童18岁,元世祖看他处世练达,办事果断,为人稳重,足智多谋,决定破格录用,提拔安童当了中书右丞相。之后,少年得志的安童招来不少人的嫉妒,但是元世祖一直维护安童地位。安童不负重任,尽心尽力辅助元世祖,至49岁去世,为元世祖效力31年,为元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国时,刘备大军压境,孙权大胆启用年轻儒将陆逊,使刘备败走白帝城。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总统任命艾森豪威尔为“诺曼底登陆总指挥”,就资历而言他的上边有近200位职位较他高的将领,但罗斯福用人得当,为战争胜利争取了关键一步。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要想得到人才容易,要想用好人才却很难,纵观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几乎每一个王朝、每一个领域的成功都是“用人”成功的“典范”。

  “善于用人”对于要想得到市场这片天下的企业领导人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