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危机中化员工压力为动力

危机中化员工压力为动力

发布时间:2017-05-10编辑:

    3月21日听早间新闻才知道,原来该天是睡眠日。可是听了新闻恐怕更多的人无法安然入睡了,据报道,由于经济的影响,就业压力的增大,裁员减薪浪潮开始席卷全球,统计数字显示:英国、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超过10%,将近30%以上的人出现失眠、无法正常工作等现象。日本为了缓解员工的过渡精神紧张很多企业在工作间设置了睡眠椅,但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

    面对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你们公司收到经济危机影响了没?”成了亲友之间最频繁出现的话题。工作的压力无形中成为目前困扰员工的最主要压力。

    员工化压力为动力是否水到渠成?

    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不论是间接的经济舆论还是直接的企业订单减少效益下滑,不论是就业压力巨大已经被裁、减薪的人员,还是仍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在职员工,除了所谓的铁饭碗(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危机所带来的有形及无形的压力。为此,也能看到由于压力所带来的一些积极现象产生,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缺勤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增长期望逐渐降低。从这些显性指标看,员工似乎在危机的形势下开始投入多的精力到工作中,更有公司的老板、经理们提到,由于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压力,目前公司的员工根本不需要。事实确实如此吗?除了哪些显性的指标外,如果调查员工采取了哪些实际行动用于改善工作,结果又会如何呢?据报道,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除了上面提到的流失率、缺勤率等显性指标外,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甚微,甚至一些员工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反倒出现了效率降低、绩效下降等现象。由此,可推断,员工化压力为动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的简单推理是不成立的。不然,日本企业也不需要设立休息椅来缓解压力了。

    危机环境下的员工心理

    面对员工的巨大压力,企业不能够听之任之,消极的等待员工的自我调节与恢复,而是要深入的了解危及环境下的员工心理,从而抓住契机,化员工的压力为动力,化企业的危机为转机。

    1、稳定比激励更重要

    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员工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艰难时局带来的影响,艰难的求职路,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目前,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员工感受到的恐怕不是留住人才而是如何节流(裁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明显感觉到员工的工作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稳定性的压力,加薪的期望值越降越低,甚至希望通过降薪来保持稳定。我原来服务过的一家商业企业的员工就在三八节的时候主动提出取消节日,这一方面是员工与企业共度难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员工希望稳定,是“稳定比激励更重要”的现实表现。

    2、安全第一,保守为上

    在经济危机的敏感时期,在周围裁员减薪的紧张氛围下,员工在工作中往往表现的更为保守,所谓不求有功,但绝对不能出错,以防止自己成为企业裁员路上的又一名成员,或者是让自己成为更为“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越来越度的员工,尤其是绩效平平的员工选择了“不出错式”的工作方法作为原则,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企业明令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企业没有明确说明的工作尽可能多的向上级请示。在这种“不出错”的情况之下,企业的效率却无形中降低了。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