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国际化博弈打响金融人才战

国际化博弈打响金融人才战

发布时间:2017-04-13编辑:小田

    关键词:人才战

    当8家A股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披露后,在国内引发了银行高管薪酬高不高的争论。8家A股上市银行行长年薪均在百万元以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更是以年薪446.18万元居各位行长之首。银行行长身价暴涨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金融业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现象。


    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大家还记忆犹新,2007年风靡中国的一本书《货币战争》又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中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真正世界经济强国的最主要隐患,更有可能来自于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即潜在的‘金融大战’的威胁。”

    自2006年12月11日起,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业兑现全部入世开放承诺,长期处于政策庇护下的国内金融机构开始与国际金融巨头“同场竞技”,“于是,现实层面的重大问题浮出水面:中国目前是否具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储备,足以消弭金融大战中理论警觉和实际操作的现实落差?人们有理由追问:未来中国如果遭遇隐形的金融“核讹诈”甚至“核攻击”,分布在中国金融界的人才库中,能否找到钱学森和邓稼先式的挺身而出的栋梁?”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在首届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表示,2004年到2007年间,某国有银行总共有6588人流失,且流失的多为年轻的高学历业务熟练人才。其中,跳槽到股份制银行或外资银行的居多。

    当8家A股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披露后,在国内引发了银行高管薪酬高不高的争论。8家A股上市银行行长年薪均在百万元以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更是以年薪446.18万元居各位行长之首。银行行长身价暴涨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金融业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现象。

    对此,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提出组建金融“国家队”主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思路。陆红军教授认为,金融国家队是代表国家金融战略与实力的核心人才所组成的金融团队,他们是国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主要金融机构的主力,也是经济繁荣与金融稳定的核心力量。

    组建金融“国家队”

    陆红军院长提出,借鉴竞技体育项目国家队的组建形式,中国组建国际金融“国家队”可以主要借鉴两种模式,即梯次优选人才的乒乓球队模式和全球共享人才的NBA(美国篮球协会)球队模式。

    金融“国家队”可按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经验分三个梯次优选,即第一梯队为金融“国家队”、第二梯队为金融“地方队”、第三梯队为金融“战略后备队”。金融“国家队”的主要成员可来自于金融“地方队”和“海外兵团”;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金融“地方队”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及中部、西部、东北三大地区金融中心及“三农”金融工程队伍;金融“战略后备队”的人才则主要来源于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国际金融爱好者。

    陆红军院长认为,国际金融战略后备队、地方队和国家队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国家队,就没有地方与行业的发展;没有地方队,就不会有整个行业的稳定与发展;而没有战略后备队,则后继无人,拓展无力。国际金融战略梯队的资质决定了国际金融地方队的水平,国际金融地方队的水平决定了国际金融国家队质量的高低,而国际金融国家队的质量又会最终影响本国金融行业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成败。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