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企业文化以及步骤

发布时间:2017-08-31 编辑:晓玲

  引导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下面是建设企业文化以及步骤,欢迎大家阅读!

  怎样建设企业文化以及步骤

  建设企业文化以及步骤,有着林林总总的资料进行描述,但这些资料更多的是描述共识价值观的管理,在这里我想提出两个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却常常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第一个是人格差异性的文化问题。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常常会提出一个要求的文化特征,希望进行这种转变,但在分析原有文化时,习惯以员工的“心态”或“能力”来解释不满,却没有注意到原有文化中的人格差异性。在我最近一次帮助客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里面,客户对新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创新”的特征,这也表达了公司高层对原有文化所存在不满的部份。在启动培训中,参与培训的人员一致认为本企业现有文化的最强特征是“务实”。经过对受训人员的简单人格测试,发现超过一半以上员工的霍兰德类型首编码是“R”,即实际型。这与公司的文化特征一致,同时这种类型的人在创新性上和其他类型相比确实不存在优势。

  抓大放小是着眼于全局的宏观战略。抓大和放小从逻辑关系上看,大离不开小,小积累成大,大事和小事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抓大事、谋大计、揽全局是领导职责所系。作为领导要学会超脱,从繁忙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抓好那些事关全局的大事,准确把握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找准那些对全局影响最大、最具决定意义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重点解决。抓大离不开放小,把那些与大事关系不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些具体的论证、部署、落实工作放下,交由下属去做,以免干扰全局和方向。放小是抓大的必要条件,把“小的”放开,“大的”才有灵活的空间。

  领导者抓大放小,大的才能带动小的,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并且由于抓大放小,必然会出现上闲下忙的良好工作局面。《周易》上讲,“君闲臣忙则国必治”。对此,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深有体会,他曾经在麦克阿瑟将军手下工作过,他讲到麦克阿瑟的工作方法时说:“他布置工作,从不唠唠叨叨,不强调坐班时间,而求工作效率,只要工作做完了,他就不再过问。他越是只抓大事,放小节,我就越是紧张。我整天忙得团团转,每天晚上7点或者7点45分才能离开办公室,因为只有这样,我的工作节奏才能跟上他的步伐。但是,如果我想休息一周,只需向他透露一点,他就会满口答应。”

  又例如在一个服务性企业的组织发展项目中,管理层对员工不能够灵活应对客户而倍感苦恼,希望改变员工的心态和素质能力。然而在经过MBTI测试后我们发现“SJ”类型的员工比例将近50%,SJ型的人是极其注重秩序的,常会出现坚持系统规定流程,而忽略其他可能性的情况。

  上面所举的例子,并不是完全否定公司管理层所提出的问题原因,而是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文化: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同时人格特质是几乎无法改变的,关注人格差异性给了我们一个更宽阔的思考视野。

  第二个问题是对企业文化观点的理解。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常常强调的是融合。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麻省斯隆管理学院EdgarH。Schein对文化的定义:“一个基本假设的模式,被一个确定群体发明、发现或开发出来,在它学习解决它的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的问题时,该模式运行充分良好,从而被看做有效,并且因此应当被教给新成员以作为与那些问题有关的知觉、思维和感受的正确方式。”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文化的概念强调了“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的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这也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并应该运用在干预的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的JoanneMartin提出了三种文化的观点或途径:第一种是前面提到的融合观点,它强调了组织范围内的一致共识;第二种是差异观点,它强调了组织中的亚文化歧异性,例如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就具有不同的亚文化特征,而北京分公司和广州分公司也会具有不同的亚文化特征;Martin的第三种观点是文化的碎片观,它强调了文化中的模糊性和不平衡状态,例如组织变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清晰和模糊。但这三种观点或途径并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是正确的,这三种观点的元素都存在于组织中,理解不同的文化观将能够帮助了我们更好的理解组织中的文化现象,并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进程中采取更加适合的干预手段。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上面这两个问题提醒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除了强调价值观的管理之外,还必须注意原本的人格差异、群体动力等诸多的心理与社会现象。

  [知识拓展]

  企业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概念的不同表述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1、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4、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5、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6、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7、企业文化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全景式管理

  8、(1)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

  (2)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

  (3)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4)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

  (5)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

  (6)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7)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8)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9)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10)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