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九种文化” 打造百年常青的现代企业

发布时间:2017-06-12 编辑:玉君

  导语:培育好文化的育人聚力优势现代企业文化的基点和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激励人,做到文化育人,事业留人,和谐暖人。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中国铁建“九种文化” 打造百年常青的现代企业,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中国铁建“九种文化” 打造百年常青的现代企业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大力弘扬中国铁建“九种文化”,必须发挥文化的创新引领作用,突出文化的企业管理功能,培育文化的育人聚力优势,以此打造百年常青的现代企业。

  以创新谋势———建立创新文化体系,更新企业理念,培育企业家精神,铸造创新发展的企业之魂,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强管理夯基———从企业实际出发,全面融入管理,用文化来畅通企业管理的血脉,为夯实管理加油、为企业信誉加分。

  顺民心激励———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公平正义,做到文化育人、事业留人、和谐暖人,凝聚起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一、发挥好文化的创新引领作用XXX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的精神、理念、文化和体系,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灵魂。

  创新文化体系。中国铁建“九种文化”的提出,本身就是文化体系的创新。它与时俱进地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传承铁道兵精神的基础上,及时刷新了精神内涵,提出了 “不仅要不畏艰难、敢打必胜,而且要科学经营、精益管理;不仅要领先行业、创誉中外,而且要公平公正、惠及民生”的新目标。我们要坚定地发挥“九种文化” 的政治“底色”、能力“底版”、道德“底牌”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铸造出创新发展的企业之魂,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打造出具有高价值创造力的一流企业。

  创新企业理念。要大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干部职工的创新思维,以创新的企业理念突破发展瓶颈。在市场开发方面,施工企业应树立以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提升竞争门槛,以产品高附加值赢得竞争优势的理念;树立以投资撬动市场、投标与投资相结合的理念,以资本的话语权取得高收益、大市场;树立用标准开拓市场,让中国标准落地海外市场的理念,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施工管理方面,要树立企业标准至上的理念,引领行业发展。包括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差异化的基础。施工企业要不遗余力地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坚定地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对文化的塑造、企业及行业的发展作用巨大。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富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敢于冒险并承担风险和失败的精神,构成了企业家精神。苹果公司的巨大成功,离不开企业领袖乔布斯的创新精神;雷军用创新的商业营销模式,让小米手机成为行业的一个神话。中国铁建跻身世界百强,与企业高层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对二级单位的转型发展,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各级企业管理者只有学习践行这种企业家精神,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才能抓住机遇,赢得发展。

  二、落实好文化的企业管理功能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抓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融入管理,把精神内涵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用文化来畅通企业管理的血脉。

  理念文化瞄准“效”。理念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十二局集团近年来在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的管理成效,与企业多年推行的“雷厉风行,稳健高效,率先垂范,情理交融”的管理风格和“诚、信、精、实”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在标准化方面,集团公司成立标准化管理实验室,深入开展“学标准,用标准”活动,一大批项目成为标准化管理的样板,全线单位观摩。在专业化领域,狠抓专业化项目部建设,有力提升了工程公司能力。2013年有两个公司夺得中国铁建专业工程公司十强冠亚军,5年来有6个工程公司24次进入中国铁建20强榜单。

  制度文化立足“严”。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文化的核心。施工企业要抓好制度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信息化体系。如以工资总额和上交款政策为核心的经济运行体系;以工期、安全、质量为核心的施工管理体系;以劳务、设备、物资为内容的成本管理体系;以财务信息化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系统为主的信息化系统等,实现企业管理系统化、数据化。同时,要有严格的责任分工和考核兑现体系,做到有令必行,奖罚分明,严格问责。

  行为文化倡导“实”。企业许多问题看似管理之疾,实则作风之弊。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将求真务实进行到底。一是从班子做起,以上带下,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在履职理念上务实求真,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对企业和员工真负责、负实责。二是从领导机关抓起,真抓实干,促进机关职能部门履行好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三是从项目部抓起,力促创誉创效。工程项目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创誉创效。项目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安全文明施工、科学管理,才能取得实效。

  三、培育好文化的育人聚力优势现代企业文化的基点和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激励人,做到文化育人,事业留人,和谐暖人。

  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公平、正义是最有感召力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也体现在关系员工的政策、待遇及收入上;不仅体现在干部作风建设上,也体现在惩治亏损及腐败上。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群众满意作为刚性标准和最终目标,对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存在的“四风”进行整改扫除,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氛围。要以铁腕治理项目亏损,清除背后隐藏的腐败之殇。严查群众反映强烈的亲属包工队、亲属机械租赁、利益链采购等问题,堵住效益流失口,以公平正义凝聚人心。

  打造干事创业的平台。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薪金待遇等只是保健因素;工作成就、进步成长预期等激励因素,才是最大的激励动力。打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就要树立凭业绩用人的导向,让实干者受重用、展才华、得实惠,树立企业的道德文明和精神价值取向。要科学合理引进人才,不搞一刀切和唯学历论。不仅要引进高学历的科研设计人才,也要引进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工程专业人才,也要有政工、法律、翻译等服务保障性人才。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业务培训,健全培训体系和机制,树立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企业最有效投入的观念。

  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家”的温暖是广大员工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凝聚力的根源。要抓住难点,想方设法保障员工带薪休假等权利。要坚定信心,强举措、巧引导,发扬项目部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落实政策,采取化整为零、团结互助、合理补偿等方式,让职工多探家、多与家人团聚,化解工作压力,享受精神福利。要突出重点,千方百计解决员工生活中的难题,扶助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要抓好“三线建设”以及后方基地建设,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