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企业发展需要的4种文化

企业发展需要的4种文化

发布时间:2017-05-06编辑:唐萍

  企业文化的目标是要形成企业文化效益,只有企业文化效益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以下是yjbys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发展需要的4种文化,和大家一起分享。

企业发展需要的4种文化

  一、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首先是一种企业文化。

  执行力不强首先不是制度、规定本身的原因,而是要在企业风气、文化上找原因。因为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制度的灵魂。文化理念不改变,制度理念无法形成。因此,提升执行力,首先要从文化、风气上来改变。企业要树立一种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执行力,首先来源于一种风气,来源于一种以执行为荣的企业文化,来源于讲原则性的管理团队。讲义气是执行吗?不是。讲信用才是执行,即不折不扣地落实才是真正的执行。企业执行力不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找出很大一部分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以理服人,讲究以人为本,这本身并没有错。然而,在道德丧失及人情化管理模式下,这会直接造成管理者对管理权支配的随意性,减少了企业对管理者的控制力和决策上的约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每个人都只认自己的理,问题是在这么多理中到底又以谁的理为准呢?凭职务高低来定吗?这其实是对管理者的思想压迫。因为,管理者必须放弃自己的理而以别人的理为准,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一些自主权和随意性动作,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这样做的结果是:难受。表面可以接受,但心里却极度不舒服,在这种内外不一的情感支配下工作,根本无法谈论执行力。或许,在创业阶段,老板以个人权威,以个人控制力可以实现强有力的企业执行力,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执行力就不是老板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企业的执行力呢?

  解决方案重点是机制和体制的改变。如何改变?

  首先,必须在企业导入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本身并没有权威,只有当它得到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这就如法律一样,当你遵守法律时,法律对你没有任何制裁力,但当你触犯法律时,法律的权威方才体现出来。

  其次,推行制约体系。监督、制约的目的在于降低管理者的决策力,增加其执行者的角色,减少其管理上的自主权与随意性行为。

  第三,实施激励机制。具体作法有:一是建立简单的奖惩环境,使企业员工适应赞美与批评并存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绩效考核。让管理者关注企业效益,让个人收入与整体效益挂上钩。

  二、正心诚意的沟通文化

  沟通是为了达成管理目标上的一致性而非分歧。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存在沟通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正心诚意的沟通文化。

  所谓正心诚意,正,即正直,诚,即真诚。它首先针对的是管理者的品格而非工作能力与领导艺术。因为只有正直的人才会抛弃自己的私利,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忠于事实。正直、真诚是企业对管理者的道德要求,而企业文化也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必须符合人性,这是企业持续存在的前提。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个任职条件须具有诚实、正直的品格。

  就泽亚企管所辅导过的企业,有一种很深的感受和体会,那就是原本通过沟通就可以解决的大部分问题,但因为管理人员之间互不沟通(甚至互不往来)或沟通效果欠佳而造成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这些存在沟通障碍的企业,部门间很少往来,其成员间的关系要么很僵、要么私下结党、要么自成一派,总之,企业没有打造出一支凝聚力强的团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员工的畏惧心理是产生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人都有习惯性防卫心理,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及由此带来的自我利益受损。如果企业没有一种视彼此为真正工作伙伴的关系氛围,没有一种开放的系统保证,沟通就会受到组织等级、人情、不能放弃自我等因素制约而无法有效进行。结果是沟而不通,问题重复不断。因此,有必要打破企业存在的这种官僚主义作风。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