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抓好青工培训 促进经济发展

抓好青工培训 促进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16编辑:义俏

  导语:青工培训是当今社会的研究主题。介绍农垦企业(农场)在培训青工,使其掌握技能、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抓好青工培训 促进经济发展

  红湖农场从2003年起,按照上级开展青工培训的工作布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抓好青工培训,使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善于开拓;学习方法不断创新,实用效果显著;经营手段不断变化,促进经济稳步发展。与2003年相比。2008年全场水果产量2200吨,增长12%;水产量1900吨,增长42%;养猪出栏4万头,增长200%;养鸡14万只,翻了4番;人均收入达到300l元,增长150%。全场新建楼房1134栋,居住楼房户达到63%以上。新建水泥路60多公里,90%的自然队通硬底化道路。

  一、结合实际订内容,灵活学习提兴趣

  我们把抓好青工培训作为兴场富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以掌握真实本领为目的,联系实际订好内容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培训,努力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一)党委高度重视

  农场成立了青工培训领导小组,场长亲任组长,政工部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生产、工会、企管的相关人员。根据上级的培训要求,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关培训计划,分步实施,使内容和计划针对性、实用性强。

  (二)学习内容明确

  主要包括:猪、鸡的养殖和防疫技术;养鱼技术;剑麻种植技术;电脑基本知识等。几年来,共有青年管理人员、青年职工370人次参加了培训。其中参加猪、鸡的养殖和防疫技术培训的185人次,参加养鱼技术培训的160人次,参加剑麻种植技术培训的10人,参加电脑基本知识培训的55人次;管理人员占57%,其他人员占43%;女性占9%。这些内容普遍受到职工的喜爱和好评。

  (三)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一是授课的形式。邀请大学教授、外地养殖专家及本场养殖户传授猪、鱼、鸡的养殖知识和防疫技术,提高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二是参观学习形式。组织青工代表到阳江、茂名、广西钦州等地参观学习异地先进的种养管理知识和经验;三是种养和专业技术相结合。举办三期电脑培训班,55人次参加学习电脑基本知识,使不少人掌握了电脑操作;四是典型带动。在本场组织养殖户50多人参观本场15队、16队养殖典型的养殖场,交流经验;组织10名青工参观东方红农场的剑麻种植管理典型户,调动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农场种养业的大发展。

  二、培训技能掌握好,出了实招见效益

  通过几年的培训,农场青工都能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术和技能,并做到学用结合,看准项目下实招。不少职工靠科技、靠种养脱贫致富;机关工作人员靠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多种种植促发展

  2002年以前,红湖农场的种植品种以荔枝、龙眼为主。品种单一,产量低,效益低。2003年青工培训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组织青工听专家教授技术课、开现场会、参观学习等,使青工的管理技术得到提高,观念进一步更新,逐步引进了红杨桃、蕃石榴、香蕉等品种,并且逐步优化品种结构,汰劣存优,经济效益不断显现。2队罗端琼管理荔枝、龙眼7亩,从2004年起。年年保持高产稳产,每年的产量都保持在1.8万斤以上,纯收入2.5万元。5年来通过种植业为家庭带来12.5万元的收入。5队邱永国种植8亩四季石榴、珍珠石榴尝到了甜头,年产量达到32000斤,利润3万多元。33队陈良平管理20多亩荔枝、龙眼、红杨桃,每年纯收入都超过5万元。正是因为有这些种植能手的带动,促进了红湖农场种植业的发展。

  (二)养猪养鱼盖楼房

  通过学习养殖技术,提高青工对养猪、养鱼的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带动了农场养殖业大发展。青工普遍掌握了养猪技术,使养殖户懂得了禽畜的生长周期,懂得如何打时间差,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学会了如何防疫。控制人畜混居,提倡独立圈养,加强消毒和预防。2007年肉猪高热病、2008年生猪口蹄疫等疫情爆发流行,使周边(茂名、广西等地)很多养殖场出现大面积死猪现象,我场由于养殖户做好防疫措施,严格把好生猪出入关,把疫情控制在源头上,不但避免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全国生猪市场看好,养殖户的收益大幅提高。仅2008年,全场生猪出栏近4万头,同比增长28%,全场养猪利润超过1000万元。罗伯强全年养猪400多头,年利润15万元。林文源养殖仔猪,年利润超过10万元。养殖大户曾桓坤全年养猪500多头,年利润20多万元。

  青工培训提高了养鱼技术。通过教授讲课、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管理水平。专家教授的讲课,专业知识给予青工莫大的受益。疑难问题的解答,又给予青工实践技术的提高。组织参观本场养殖典型的先进养殖经验,对养殖户推动很大,养殖模式很适合大家学习和效仿,红湖普遍形成立体种养模式,即养猪和养鱼相结合,种果与养猪、养鱼相结合。立体种养模式在农场迅速开花结果。2005和2006年,全场水产品(主要以罗非鱼为主)产量都超过2000吨。13队林富管理鱼塘80亩,年纯收入达14万元,家庭人均收入3.5万元;16队罗培益管理鱼塘30亩,通过大小鱼轮养技术,一年收获两造鲜鱼,效益大大提高,年纯收入达11万元,家庭人均收入2.75万元;1队养殖大户廖春华管理鱼塘100亩,年纯收入达到17万元,家庭人均收入4.2万元。2008年,职工靠种养收入超5万元的有20多户,10万元以上的有5户。几年来,养殖业的发展,使职工收入不断增加,不少职工脱贫致富,盖起了新楼房,全场新建楼房800多栋,职工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专业技能效率高

  通过学习电脑知识,使多数青年管理人员掌握了电脑基本知识。目前机关干部有80%都能运用电脑来处理一般文件和进行办公,如国土办吴寿龙、危房改造办罗兰坤、政工部罗锦伟等40多岁的干部,在青工培训前从来没有摸过电脑,完全是通过青工培训10多天的基础学习,回来后勤学苦练,慢慢地掌握了电脑操作,能独立完成日常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观念作风不断新。经营手法不断变

  由于我场在几年前还是一个交通落后、信息不灵的地方,种植和养殖技术落后,农场适龄青年90%以上的人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在农场的一些青年无所事事、吸毒、赌博、偷抢等现象普遍存在。自从青工培训以来,农场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后,使青工思想观念和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学技能、靠种养致富成了青工的目标追求。大家一心一意发展生产、搞好种养,增加收入,而无所事事、赌博、吸毒的现象已经消除。随着农场种养户的不断扩大,为了帮助职工加入到养殖的行列,全场成立了6个养殖协会,参加人员180多人,这些人都是45岁以下的青壮年。通过帮资金、帮技术,使一大批人走上了致富路。如,三区困难养殖户温才兴,原来每年最多只养殖10头猪,在养殖协会的帮助下,2008年发展到最多一批就养殖75头猪,全年出栏140头,年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14队罗亚强的爱人偏瘫,医药费就欠了2万多元,根本没有资金发展生产,他在罗清龙负责帮扶带动下,给予提供种苗费、饲料费等一切费用,帮助养猪,使罗亚强全年养猪出栏70多头,纯收入近3万元,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有资金扩大生产,目前还存栏35头肉猪。罗清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实现养猪出栏400多头,养母猪15头,年纯收入达15万元的骄人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场1300多名在生产一线岗位的青工中有300多名是外出打工回来的,还有10多名是劳动改造后悔改的,有13名是吸毒改邪归正的,这批人通过勤劳致富,走上了幸福的人生道路。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