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企业培训不同阶段的问题分析

企业培训不同阶段的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1编辑:唐萍

  培训要解决的是员工技能现状和公司对其目前岗位、任职技能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岗位、任职技能培训。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企业培训不同阶段的问题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培训不同阶段的问题分析

  培训前存在问题

  1、 不能正确认识培训作用

  培训工作虽然重要,但其产出很难准确计算,管理层无法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组织培训活动比较随意,且非常强调短期效应。许多企业对培训投入很少,常以资金不足为由减少培训。即使企业效益较好,许多企业宁愿给员工发放其它福利也不开展培训活动。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人力资源投资,与其它投入相比, 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

  2、 忽视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置培训课程的基础,是组织培训活动的原因和目标,但很多企业往往忽视这项工作。培训工作应该与企业战略相配套,应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对培训需求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只凭主观感觉来决定培训项目,没有分析培训工作是否能够解决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部门反应员工对分组交换技术掌握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

  公司领导听完汇报后,马上指示相关部门安排培训,选派在分组交换方面水平最高的员工做为主讲人,开展内部培训。培训工作进行了两天,支出了三万元的培训费用。结果发现,员工分组交换技术的掌握程度没有任何提高。经过仔细分析,员工对该项技术的理论已经比较熟练,缺乏的是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而培训课程却在系统地介绍原理知识,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

  培训中存在问题

  1、 学员及培训师缺乏积极性

  部分企业认为培训是员工的福利活动,甚至认为培训只是展示企业实力的渠道,而对于员工是否参加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管理层并不十分重视。而对于培训部门,则是两头为难。一方面得不到管理层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员工没有积极性,培训项目也难以按计划开展,达不到培训效果。由于竞争加剧,有的部门由于业绩指标压力较大,认为培训挤压了正常的工作时间,甚至拒绝参加培训。

  部分学员则认为,参加培训后自己的岗位、待遇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有的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公司事务,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所以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

  作为培训项目的主要参与者,部分培训师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自己的额外付出,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很少,而且讲课的效果好坏不能和自己的绩效挂钩,讲好讲坏都一样。特别是平时承担具体业务工作抽空开展内部培训的培训师,自己需要专门花时间收集课程素材,制作培训材料,将培训作为一种负担,积极性很低,从而培训效果较差。

  2、 培训过程缺乏系统的管理

  部分企业由于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机会,发展比较快,因此也较早地认识到了培训的作用,将培训作为企业的战略工作来抓,但却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实施培训。

  缺乏培训中评估手段是培训过程失控的主要原因。许多企业重视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及事后的效果评估,而对培训过程没有进行管理。目前的培训过程管理还停留在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后勤服务等初级阶段,甚至还有部分企业达不到初级阶段的水平。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