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心理契约培训动态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编辑:唐萍

  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培训难题之一,这其中既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员工方面的因素。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心理契约培训动态管理分析,希望能提供帮助。

企业心理契约培训动态管理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1.员工培训管理相对落后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缺乏内容全面、制衡有力的管理制度;培训各环节的工作相互脱节,培训需求分析不够深入,培训内容选择不恰当,培训效果评估不及时,相互脱节;管理手段落后,多采用人工或单机形式管理企业培训项目,不能为培训相关人员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联网信息服务。

  2.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培训是一种无谓的投资,员工培训完成之后也就意味着员工跳槽的开始。所以很多企业干脆不对员工进行培训,有培训也只是赶时髦式的走马观花集体培训,效果不佳。

  3.培训基础薄弱

  培训基础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大部分企业过于注重培训在硬件方面的投资,如装饰豪华的培训教室、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培训器材应有尽有;但在培训内容、培训讲师的选择等软件方面的重视却远远不够。高素质的培训讲师“一师难求”,培训内容枯燥,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基础薄弱。

  对企业员工进行基于心理契约的培训动态管理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尊重员工,强调员工的主体性,这也正是员工心理契约所期望的。让员工参与培训需求评估,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满足员工受人尊重的需求和自主工作的需求,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学习动机,提高员工的心理契约满意度,使培训投资效果大大提高,这样才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1.实施员工培训导师制

  导师不是员工直线领导的替代者,而应是新员工直线领导的必要协助者。主要对员工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给予指导,使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导师的指导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使企业员工更好地完成组织社会化的过程,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

  2.建设与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目标相一致的培训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个人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制定和实施新的目标的过程。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企业的培训是员工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若企业的培训不能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员工可能会因此而离开企业,这是企业忽视员工心理契约中发展机会维度的必然结果。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建立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长期心理契约,是降低员工心理契约破裂甚至违背的重要手段。

  3.提高员工培训管理水平

  员工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员工培训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二,要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第三,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与员工培训相适应的内容全面、管理规范、制衡有力的管理制度,使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轨道。第四,要充分发挥各种先进技术在员工培训管理中的作用。

  4.深入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最关键也是最初的工作就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反映了员工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使得培训需求双方即企业和员工有充分的相互了解,并且培训需求中双方融入了“发展”这个因素。因此,基于心理契约需要,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尽量使两者的发展轨迹保持一致,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员工在企业的培训实践中形成的心理期望并不一定合理,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修正员工基于培训形成的心理契约,降低心理契约破坏的可能性,维护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