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误区剖析

发布时间:2017-03-14 编辑:唐萍

  培训和变革是企业发展常用方法。培训更是能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必须的良好文化氛围,维护企业优秀文化,为企业的变革打下基础。但是是国内企业对培训价值、培训方法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培训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培训误区剖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自己培训

  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的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2.培训需求误区

  需要培训什么,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培训的目的,就要正确的找到培训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哪些培训才能最有利于企业发展,许多企业无从下手,感到很困惑。企业培训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关键之一。咨询公司可以为企业设计良好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案和调查方法,既解决了企业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困惑,又能从培训的源头找出企业的真正培训需求。

  企业培训的需求分三种,一是企业现状与企业期望的差距,可以通过调查得来;二是企业进行调整而必须进行的培训,这要根据企业的调整布置计划来安排;三是企业战略目标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专业的储备,这要在企业的战略上体现出来。了解了这三种需求,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培训计划,取得良好的效果。

  3.教你做而非帮你做

  许多中国企业喜欢把咨询机构比作医生,实际上,咨询机构最合适的角色是教练,因为病人很被动,而队员则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教练不可能代替队员。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并不能取代日常管理,而是以事实为基础,为企业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和培训计划,协助企业人员去实施。

  培训公司通常会这样展开工作:培训顾问亲自拜访客户,通过提供免费的诊断咨询来了解公司培训需求。分析工具包括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小组讨论。

  组建课程小组,成员包括顾问、培训经理和相关培训师。课程会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做相应的设计和调整。整套培训由该课程的相关理论框架、实战技巧、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案例、相关学习、游戏和评估表组成。

  项目经理和培训师负责实施定制后的课程。培训实施后,接受培训的公司和个人会收到关于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估报告,以及相应的培训跟进计划建议。

  培训流程至此还并未结束,还会安排跟进服务以帮助学员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培训师会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通过优秀的培训师为客户量身订制的课程和设计的培训流程,才能体现出培训的真正价值。

  4.培训为了发展而非培训

  国内的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如中国入世前后,WTO方面的培训遽然增多;项目管理培训引入时也是蜂拥一阵,这种赶时髦的现象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战略规划、完善的制度和好的习惯,很难改变。

  培训是一种方法,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方法,不能把它看成一种目的。站在企业发展角度上来看培训,就容易理解,也就易于取得好的效果。当然有一种误区,是单纯计算培训的效果与费用,其实培训的费用与效果的评估,也要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培训的费用可以通过培训的实施转化到企业文化中,进入到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种观点已被国际上著名公司的发展所证实。没有做好培训工作的企业,不可能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

  5.名人培训

  许多企业都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培训师的身上,甚至请个老师,然后去书店里买一本书来做教材,进行“系统”的培训,不管有几个章节有用,所以他们对培训讲师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专业的培训机构给客户的是培训的框架,内容则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情况去定制出来的。培训师只是培训的一个部分,而培训注重的是整个效果,包括了解客户的需求、制作课程、怎么去讲、后期的跟踪服务等等,这是一整套的服务,只有通过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完成。

  6.培训课程

  没有一个课程适合所有公司,课程是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人员素质和公司目标来制定的,应该有很完整的思路、方式和理念。

  国内很多课程都比较陈旧,主要是一些学术性的课程,适用的企业培训课程非常缺乏。如MBA课程在国外主要是用于个人的素质能力思想方法的提升;但企业培训针对的是整个公司,应该是致力于提高团队整体素质。课程实用性和互动性很强,企业才会感觉到这些培训更能真正的帮助他们。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