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常见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04 编辑:唐萍

  企业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培训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公司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其真正作用就有讲究了。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培训常见误区及其解决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企业组织培训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公司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有些培训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时候出现副作用。究竟为什么呢,这是经常令人疑惑的地方,使得现在一些企业对于培训也往往三心二意,生怕花钱费力结果却适得其反。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观察,目前在培训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多误区。

  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一些企业搞培训工作时,多倾向于从外边请来讲师,希望借此能够带来一些前沿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但是结合到企业实际,却往往恰恰不然。由于外来的讲师、培训人员对于企业实际情况不是很了解,很多外部讲师往往是理论比较超前,而在企业实际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即便是外部讲师搞了一些前期的公司调研,也仅仅是了解了公司的一些皮毛,没有深入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管理人员现状以及真正存在的问题,就提出培训方案,并进行实施,这样与企业实际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冲突,导致培训工作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有些高层觉得公司的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与国内同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对于刚进入某些新兴行业的企业来说尤其明显。这时候就往往想到抓培训工作。如果采用恰当的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很多企业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想在短时间内立即收效,而不考虑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本公司人员、设备等实际情况,而对于外聘讲师也常常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主持培训的讲师即便是具有丰富实践和很高的水平,也往往因为公司高层过于急迫的思想,而处于被动位置。有的培训人员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培训是个长期过程,必须按照行业发展规律,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培训指导,才能使企业逐步走上正轨,但是这种正确的思想往往与高层背离,从而产生矛盾,最终不欢而散。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主持培训的人员故意迎合高层思想,搞突击培训,实际上对于企业也没多大帮助。

  三、邯郸学步,机械模仿

  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特点,各自的发展历史、人员结构以及公司的软硬件大不相同,国内公司之间有很大差异,而国内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又有更大不同,随着国际间技术、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公司高层经常能接触到国外一些现代化公司,对于其管理模式有一定了解,意识到自己公司与这些公司的差距。于是很多公司高层就想让自己的公司也学习这种模式。应该说这是一种积极向国际先进靠拢的思路,而实现这种想法的途径,首先就是培训,以外国先进公司管理水平为标杆进行学习。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并不多,很多培训项目只进行了一部分就中止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高层期望值太高,没有考虑到公司实际的软硬件条件,这些条件制约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如果不解决这些阻碍,是无法真正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即便是有些表面上的提升,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内在的软硬件制约因素,在短时间内取得的表面提升,也会反弹回原先的水平。

  四、照本宣科与云山雾罩

  在现有的培训过程中,无论是公司组织的内部培训还是请外来的培训讲师,往往出现两个极端,有的是照本宣科,有的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云山雾罩。照本宣科较多地存在于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中,培训讲师从网上搜集一些材料,打印出来或者做成简单的Word和PPT文件,然后组织公司人员去学习,有些培训材料,组织培训的人都不是很了解,却组织别人去学,可以想象培训效果了。

  与此相反,一些外聘的培训人员口才好,理念也非常潮流,说的都是一些新鲜管理名词、概念,而且经常举出自己的一些培训成功实例,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倍加信任。但是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些培训人员所说的理论以及目标往往是非常空洞的,虽然有些培训讲师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是企业确实存在的,也是公司高层急切需要解决的,如人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市场开发等等,但是有些讲师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实际实施,有的甚至会将企业带入误区。究其原因就是外聘讲师虽然能够看到企业表面的一些问题,也比较善于琢磨公司高层心理,但是他们所提出的培训措施、解决方案,却往往是照搬其他企业,甚至是直接从网上书上学的,最终也不可能达到企业希望的效果。这也是好多企业高层对于培训抱有一定疑虑的原因之一。

  在准备、实施企业培训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思路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