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培训师的因人施教

培训师的因人施教

发布时间:2017-08-08编辑:misrong

    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讯  一个培训师如果能从学员怎么“学”的角度来切入,就会豁然开朗。一个人的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感知、思考解析、概念升华、实践操作。不同的学员由于他的学习方式、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学习习性。根据不同的学习习性把学员分类,然后针对于每一类的学员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教”“学”和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人施教!

    我们在PTT职业培训师课堂上,曾经讲过四类学员的课堂表现,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供你参考使用:感受型学员,表现较为活跃,感情丰富,感觉超过思辨能力,行为活跃,不愿被动接受说教,愿意分享自我感受,总是希望能够亲力亲为地参与活动和体验的过程,最为明显的表现为,在讲师讲述理论的时候,总是要求多讲一些事例或者是故事。

    这类学员一般采用体验式教学,更多地设计一些需要学员自己去动手的环节,用故事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学员的注意力,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调动学员的感官,保持较为活跃的现场气氛,呈现出多层面的立体培训感受。反思型学员,表现较为冷静,不以外在感觉良好为评判标准,喜欢深究培训师的讲授内容,并按照自我的独立观察和思考做出判断,抗拒灌输性的内容,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叛逆性,当对课程内容有疑问而又得不到及时回复的时候,往往会挑战培训师。

    这类学员一般采用启发式教学,给予研讨的空间,不给确定的答案,留有思考的余地。课堂因不同而精彩,这类学员可以成为课堂问题研讨的“种子”。推理型学员,注重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尤其对严密的理论框架、逻辑体系情有独钟,喜欢从现有的课程内容作出假设,并且总是在培训过程中寻求相关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判断。

    这类学员一般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现场提问来引导学员的思路,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员对新知识进行条理化梳理,并且将新知整合于体系当中,适当的总结概括必不可少,务必要给到学员在探讨的问题后有更上层楼之感,当然这些是需要培训师在课前要做足功课的。

    践行型学员,讲求实用,对实践性课题感兴趣,注重学习的收益,操作过程中喜欢尝试多种可能性,注重实践的结果。这类学员一般采用沙盘式教学,根据培训课程内容设置特定的情景,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课程要尽量控制理论宣讲的篇幅,增加与现实关联紧密的内容。
    
    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员都属于复合型,这就需要你不同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一种教学法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学员,要真正做到特别的“爱”给不同的“你”。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