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国企培训的问题

国企培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11-23编辑:湘荣

 一、盲目跟风 缺少创新

  企业肯花时间和精力来为员工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员工自身职业技能、素养、品质等的提升,来建立一支协同作战能力强、积极向上,且能高效稳定作业的团队,从而提高销售业绩获得更高的利润。

  然而,绝大多数企业进行的培训都具有一定的盲从性。特别是同行业之间,连培训内容都是惊人的相似。还是以纺织企业为例,当某家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始进行疯狂培训的时候,其他的企业也会闻讯立刻行动起来,人家培训什么,他也跟着培训什么,毫无特色和创新性可谈。结果便导致三种现象:(1)、别人培训完后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别人学的东西不起作用,销售不赚钱,你培训后也等于什么都没学,销售也是赔本赚吆喝;(2)、别人浪费了时间,企业没发展,你也没少浪费时间,企业依旧原地踏步停滞不前;(3)、所谓的行业内“培训专家”都把一套相同的忽悠方式教给他,也遗毒给了你。

  于是,笔者认为:同行业间的竞争,除了产品追求差异化外,培训也应当追求差异化,追求创新,无论是学习还是玩都要搞出点创新的东西来。如果一味的盲目跟风,你将永远摆脱不了竞争对手,到时候培训就会变成:赔了时间和金钱,得到了教训。

  二、重形式 轻内容

  重形式轻内容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应付形式,不知道培训什么。中国的企业家们还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做形式上的事情往往比做实事来得要积极的多、有激情的多、有兴趣的多。

  笔者经常会听到中国的企业家这样说:“表面工作起码得做到位嘛!”。于是,没事空喊口号、说说大道理、做一些官僚味十足的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成了多数中国企业家们最爱干的事。特别是培训这档子事儿,不论有没有用,动不动就是什么“特训”、“颠峰训练”等等,而且参加培训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什么高层、管理层的领导,很少是为基层的技术工人、车间员工而准备。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企业不关心基层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总之,这重形式轻内容的培训往往并不能赢得员工们的称赞和支持,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给员工感觉这样的培训就是在浪费时间,既学不到东西,又花费钱财,还不如把培训的钱用在福利的发放上。

  三、少作秀 多做事

  如果明知不起什么作用的培训,还要坚持去做,那就只能说是企业在作秀,为的是博得同行的嘲笑。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深入基层,在岗位上多做点儿实事。那些激励人,能令人兴奋和产生热情的口号也好,言语也罢,只要定期捣腾一次就够了。

  员工虽然处在企业的基层,但没有人是傻子,谁也不愿意有事没事的被折腾。至于培训的内容到底有多“实用”,或者说培训完了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笔者相信: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少作秀,多做实事,要想为企业的发展做长远的打算,就要深入基层,关心最根本性的东西,而不是一天到晚只做些让员工反感,又不能使企业有所发展的所谓“培训”。

  培训可以说是企业成长道路上的一小股力量,运用恰倒好处就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相反则会影响企业的健康成长。既然要做培训就要有所创新,不要陷入表面培训的泥沼中,那样就真的有可能是“赔了之后得到教训”。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