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管理培训的第三条道路

管理培训的第三条道路

发布时间:2017-05-07编辑:

    管理的第三条道路

    传媒业有机会把手里的咨询公司、公司、大学等资源整合好,那么它就由平面的力量变成了立体的力量

    开栏的话:

    2008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金融影响的扩大和深入,中国的企业也走入经济严冬,很多企业原就处于低端、低价、低利润的境况,加上对营销的不重视或者理解有所偏颇,以致走入了同质化的死胡同,完全丧失力。只有科学的管理,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技术含量和质量,才能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向管理要效益,是每个企业在这个冬天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智囊》杂志从本期开始推出“智囊名人堂”栏目,每期推出一位管理界资深人士,为广大读者就培训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解读、分析、点评,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自身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本期特别邀请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思卓教授做客智囊名人堂,一起和大家探讨如何通过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

    管理培训市场需要“破局”

    《新智囊》:现在业界有一个很流行的提法,说企业的冬天,是管理的春天,是管理培训界的春天,您认为现在管理培训界已经迎来了整个行业的春天了吗?

    杨思卓:其实管理培训界和企业一样,在经历一个冬天。但是培训公司本身就是耐寒品种。在冬天往往更有生机。当然,对于合格的管理培训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对于那些先天不足的机构来说,这将是一个很艰难的时期。你看,有的培训机构,在冬天里已经生产“羽绒服”了,但是有的机构在隆冬还是卖“夏装”,而且自己也还穿着T恤。

    《新智囊》:管理培训这个市场是一个多大的蛋糕?

    杨思卓:2007年美国和中国的人均GDP比值是20:1,但是人均教育支出比值却是43:1。中国企业竞争力不足,是专业的竞争力不足,从成长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企业培训投入不足。而在需求产业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培训产业方兴未艾。如果按照培训支出为教育总支出的30%来计算,未来管理培训的市场规模将由1000亿达到3000亿人民币。可以说,培训产业是一个金矿。

    《新智囊》:面对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竞争相对非常激烈,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杨思卓:原来的管理培训市场是二元结构,一块是大专院校,一块是专门的培训机构。同时,现在的管理培训市场是三足鼎立的格局,分别是大专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商学院各据一方。

    《新智囊》:对于很多需要管理培训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大专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商学院之间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因此也很难来决定到底找什么样的培训机构才是自己所需要的。您作为管理培训界的专业人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三方各自的优劣势?

    杨思卓:简单来说,在目标上,大专院校注重的是提高素质,培训机构是提高;在内容上,大专院校注重系统性,培训机构注重针对性;在重心上,大专院校是书本式,培训机构是人本式;在方法上,大专院校采用的是讲授式,主要是“让你懂”,培训机构采用的是教练式,主要是“让你会”。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