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建立“主场”激励机制避免“救火”

建立“主场”激励机制避免“救火”

发布时间:2017-03-07编辑:小田

      

       企业员工大体可以分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四个群体。企业管理者大都习惯采用对口激励的方法:为了加强新产品开发,企业推出“成功开发出新产品有重奖”的规定,但是,另三类人员却产生了意见甚至负面行为,当技术人员需要工人支持时,工人不仅不给予支持,反而挖苦、嘲讽,有的甚至故意制造阻力。为了平衡情绪,管理者又对工人制定了激励措施,可是马上发现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又不高兴……企业形成了“跷跷板”式的管理,或者“救火”式管理。这成为困扰管理者的关键问题。

  其实,这种现象与足球上的球员球迷的关系有某种相似性:

  球迷在自己支持的球队传球或射门时,盼望的是“传球成功”和“一脚破门”;但是在对方的球队传球或射门时,观众盼望的是“传球失误”和“出界”。正是观众的这种心理,导致主场与客场不同的激励机制。

  主场上, 90%以上观众是自己的支持者,他们会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会为自己的失误而遗憾。当球员做出一个漂亮的技术动作时,惊雷般热烈的掌声和“加油”声此起彼伏;但是,当球员发生犯规把对方的球员放倒时,观众却是宽容的沉默。所有积极行为被激励,错误行为被宽容。于是,球员不怕犯错误,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激发,技术得到完全的甚至超水平的发挥。我们把这种激励机制称为“主场激励机制”;客场则相反,90%的观众是对方的球迷,当球员做出一个漂亮的技术动作时,观众席上只有10%的观众给以稀稀拉拉的掌声,但是,当球员防守犯规把对方球员放倒时,90%的观众会爆发出惊雷般的声讨声。这里,积极的行为得不到激励,错误的行为招致过分严厉的惩罚。我们把这种激励机制称为“客场激励机制”。

  当企业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时,上场“踢球”的球员注定是技术人员,其他如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只能当观众。但是,这些观众可能是主场观众,也可能是客场观众。当企业为了加强新产品开发,推出“成功开发出新产品有重奖”的措施时,只有技术人员有可能“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因此他们是上场踢球的球员;而营销人员、生产工人、管理人员等因为专业不同不可能“成功开发”新产品,所以,这一措施就把他们推到了客场观众席上。当技术人员为开发新产品而拼搏时,其他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等就可能产生客场观众的心理,不仅不给予支持,反而冷嘲热讽,甚至故意制造阻力。这就容易形成“客场激励”氛围:好的行为得不到正面激励,错误行为得到过分的惩罚。

  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是建立“主场激励机制”:在重点激励一类人员时,其他人员能产生主场观众的心理,为球员的失误而着急,为球员的胜利为欢呼,甚至为帮助球员胜利而无私奉献。要让其他人员主动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在技巧上,把“成功开发出新产品有重奖”改为“为成功开发新产品做出相应贡献有相应奖励”;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整个员工队伍是一个由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完整系统,激励措施要在系统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到他们不同群体的利益。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