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绩效管理“五定”原则

绩效管理“五定”原则

发布时间:2017-03-17编辑:唐萍

  现在,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大概都有一个了解,但是对于绩效管理如何发生作用的机理却了解不多,无法在企业内部对绩效管理实施形成共识的。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绩效管理“五定”原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定规划

  指标明确行动有力,主要工作是对前期梳理的战略目标进行系统分解,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提取用于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为准确衡量员工的绩效提供适合的“标尺”。

  基础打好了,战略目标也梳理清楚了,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定绩效考核指标,这是绩效管理的“标尺”,要想定出合理的指标,使得指标与企业的战略更加契合,企业要做好绩效规划工作。

  绩效规划就像盖房子的蓝图一样,非常重要,这一环节抓好了,考核指标的适宜性就抓住了,衡量的尺度标准也会更加清楚。

  其实,前面两步完成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重点根据与战略的相关程度选取考核指标,所谓“抓重点、重点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基本上,每个人选取5-8个考核指标,形成业绩合同,作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尺度。

  那么,如何从战略目标分解指标,分解指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理念、工具和方法,具体的步骤是怎么展开的?这些内容第四章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2、定改进

  教练辅导落地生根,主要工作是在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基础上,上级与下级保持持续的沟通,对下级进行高效的辅导。

  前面三步仅解决了考核指标来自哪里,考核指标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后续大量工作需要绩效辅导和绩效面谈来完成,绩效辅导和绩效面谈是绩效执行的核心环节。

  所谓绩效辅导,是指经理和下属针对考核指标所进行的持续沟通,目的是帮助下属进一步理解考核指标的内涵,考核指标与公司战略的关系,考核指标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帮助员工梳理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计划、提供工作方法和工具、协调资源、提供支持,帮助员工把思想和行为逐渐调整到绩效考核的导向上来。

  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但在实际工作中,几乎绝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忽视了这个环节。他们通常把绩效考核和日常工作的界限分得很清楚,而没有认识到,其实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帮助经理和员工梳理工作,帮助员工更好地位组织作出贡献、提升自我的一个工具和思想而已,他们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如果这个工作不做扎实,我们一直强调的“绩效导向的文化塑造”以及“管理者绩效领导力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无法落地。

  如果对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帮助经理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工作思路不清的问题、上下级沟通不畅的问题、员工技能不足的、工作意愿不强的问题、管理需要陷入细节的问题、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等等。

  现在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绩效考核的结束不是以打分完成为结束标志,而是以绩效面谈为结束标准,绩效面谈是双方一次正式的面谈机会,在绩效面谈会上,双方对员工过去一个周期的绩效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员工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达成共识。

  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经理对绩效面谈仅仅是“知道了”而已。对于绩效面谈纠正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绩效面谈?如何才能进行一个成功的绩效面谈?绩效面谈和平常的沟通的差别是什么,绩效面谈的对于经理和员工的价值是什么等?却鲜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条:

  首先,经理不愿意和员工面谈,从内心里排斥这个工作,认为面谈耽误时间,不如拿这些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次,经理认为面谈只是走形式,没有什么必要,反证大家在工作经常沟通,一些问题平常也都点到了,不要再通过这个形式再来一次。

  第三,很多经理为了应付人力资源部检查,简单和员工沟通几句,就填表上交,完成任务。

  基于这几个原因,著者认为我国企业在绩效面谈这个工作上需要强化的东西还很多,摆在第一位的需要建立一个正式的绩效面谈沟通的机制,这个机制需要组织保障。经验表明,当有第三方在场的时候,绩效面谈可以按照程序进行得比较深入,尤其是刚开始实施时,人力资源部除了提供方法、工具、程序外,还要参与旁听,帮助经理提升面谈技能。同时,人力资源部代表了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场旁听,有利于营造一个正式的沟通氛围。

  而在绩效面谈中,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首先从优点出发,帮助大区经理找优点,帮助他着眼未来考虑问题,慢慢地,双方再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区经理的思想有了转变,认识到很多事情不要仅仅看到眼前,而是要着眼于未来。久谈不下的一个问题通过面谈双方达成了共识,最后大区经理的眼圈都红了,原本以为是一场批判会的,没有想到经理会这么替自己着想,显得有点激动也有点感动。

  那么,管理者到底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绩效领导力,这其中需要用到哪些理念、工具和方法?具体的步骤分别是什么?这些内容第五章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3、定激励

  持续回馈良性循环,主要工作完善与目标相匹配的薪酬激励,基于员工的表现给予相应激励。

  目标和激励一定是关联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的样的激励,比如销售目标有提成、研发目标有研发奖金、技能提升目标有技能工资,年度目标有年终奖甚至利润分享,等等,这些都是与目标匹配的激励形式。不要只顾做目标而忘记了激励。

  4、定基础

  责任到岗权力归位,主要工作是完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授权事项等组织管理工作,为战略绩效管理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不做行不行?不做显然不行。我们知道,企业职责重叠、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多头领导、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某个工作没有人做,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无法落实到具体员工。如果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大家搞不清楚谁领导谁,谁对谁汇报,那么就无法明确考核人。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做组织梳理,这是基础。

  那么,在定基础环节,如何理解组织设计、岗位设计、部门及岗位的定位与职位,需要用到哪些理念、工具和方法,组织梳理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展开,具体有哪些成果?这些内容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介绍。

  5、定方向

  战略清晰目标一致,主要工作是运用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工具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梳理和明确,为绩效管理的实施提供整体方向。

  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几个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也是指导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南针。

  不做战略梳理行不行?不做战略梳理会对绩效考核形成什么影响?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会出现战略是战略,考核是考核,战略与考核两张皮的现象。这个现象导致的最坏的结果就是,企业考核的东西不是高层关心的东西,高层关心的东西在考核里没有体现。最后,企业的绩效管理政策得不到高层的支持,如果考核得不到高层的支持,那么中层消极抵抗就有了理由,“高层都不关注,我们凭什么那么认真?”因此,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将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实际上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也是这样一个结局。

  面对这样的结局,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表现出了不解和困惑?搞不清楚,为什么高层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考核重要,说考核势在必行,要求各级经理认真对待,但是到了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又变卦了呢?为什么每次和企业一把手汇报绩效考核工作,他只是说“先放在这里吧,我看看”,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

  其实,原因很简单,绩效考核体系没有融入到战略运营体系当中,没有发挥落实战略的作用,也没有和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