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塑企业绩效管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发布时间:2017-12-24 编辑:limin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博弈游戏,精髓在于其过程管理。

  KPI管理之殇:绩效管理的痛与惑

  KPI的管理曾经盛行一时,所有的企业都在谈精细化管理,都在尝试以KPI驱动整体组织发展,似乎人们找到了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一时间“人人肩上有指标”似乎成了每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条和法则,KPI似乎也成了绩效管理的不二法宝。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KPI似乎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巨大的考核压力下往往会出现数据造假;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协调因绩效差异而造成的人员矛盾上,而非业务拓展;每个人的KPI都达成了,公司目标却没有完成。问题在哪里?是不是KPI本身就存在问题?

  而随着小米爆发式的快速增长,又将KPI管理推向了末路,雷军说,保持员工创业热情,去KPI化。似乎KPI管理也应该寿终正寝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选择?

  企业一切的经营活动最终都是为了绩效,德鲁克如是说。虽然KPI已经问题重重,但绩效管理不可或缺。

  在全球,OKRs(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是时下流行的话题。始于英特尔,兴于谷歌。OKRs体系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上至下,从公司到部门到组到个人依次设定工作目标,同时每个人的OKRs在全公司都是公开透明的,比如每个人的介绍页里面就放着他们的OKRs的记录,包括内容和评分,在每个季度末由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回顾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中国,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独树一帜。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即:客户、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经营,从传统业绩和核心价值观两个因素考察员工。根据员工在两个因素上的表现优劣进行人群定位和划分:一个有高业绩的人在一般的企业里会有很好的评价,但是,在阿里巴巴还不够,如果价值观得分低,也不会是一个胜任工作的人,这类员工被比喻为“野狗”;相反,有的人可能在价值观上获得高分,但如果不能取得高的业绩也不合格,会被称作“小白兔”;只有价值观和业绩得分都很高的员工是被鼓励的,被称作“阿里人”。阿里巴巴绩效管理的精髓不在于考核,而在于对人员的分类识别与培养。

  无论谷歌还是阿里巴巴都是世界级的优秀企业,看起来其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非常不同,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我们的企业绩效如何管理?工具如何选择?体系如何建立?

  而今漫步从头越:如何重塑?

  任何绩效管理模式都有其应用的特殊背景,OKRs能在谷歌发扬光大与其对员工的创造性和高的素质要求不无关系,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应用的背景是其年轻员工较多,价值观多元难以统一。无论哪家企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绩效管理模式才能有力驱动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从绩效管理的目的、工具、体系、过程及应用五个方面认真思考,才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绩效管理模式。

  首先,绩效管理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公司业绩或战略达成,而不仅仅是绩效考核,并且其服务对象应该是整个公司管理层,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绩效管理有不同的层次,针对其对象不同,可以大概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部分。组织绩效关注一个部门或小组的绩效表现,这一点是中国企业管理环节中比较欠缺的。组织绩效更是以服务管理层为目的,通过对组织绩效的管理驱动企业目标实现,况且,没有组织绩效,个人绩效管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也是当前KPI管理的种种弊端之根源。

下页更精彩: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