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绩效管理体系在中国难以推行

发布时间:2017-07-18 编辑:lqy

  绩效管理体系是世界性的热点,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商业周刊》总结每年的年度热点,连续两年将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年度战略方向。绩效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赏到了甜头。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家不是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的典范。但是,很多企业在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一些企业的CEO和HR,在提到绩效管理体系时,总是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

  绩效管理体系,想说爱你不容易

  推行绩效管理的企业,都经历过初恋、热恋、失恋三个阶段。在初恋阶段,一般都是有咨询机构或成功企业推荐,CEO或HR表示极大的兴趣,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认为找到了绩效管理,就可以包医百病,企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绩效管理来解决。难言之隐,一考了之。CEO们开始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强有力的力量,轰轰烈烈地推进。这一阶段叫初恋。推行一个月,业绩上升了,员工精神状态改变了,绩效管理体系thldl.org.cn规范了,CEO感觉绩效管理体系就是一个灵丹妙药,一切都通过绩效管理,所有的部门都做绩效管理,CEO天天谈绩效管理体系,一时间,公司上上下下,几乎每一个员工都知道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几乎成了CEO杀手锏,凡是有困难的事情,考核;几是不好绩效管理的人,考核。这一阶段,是热恋阶段。但是,由于绩效管理制度没跟上,企业文化也不配套立,干部们在绩效管理中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平性、公正性、团队精神,在绩效管理中都会爱到一些损害。员工讨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慢慢开始流于形式,CEO们开始怀疑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急刹车,全部停止。轰轰烈烈实施了几个月的绩效管理,就这样不了了之,这一阶段叫失恋阶段。一位CEO曾经在办公室一声叹息:绩效管理,想说爱你不容易!

  是水土不服,还是栽培不当

  有人说,绩效管理是从西方来的,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国是儒教国家,崇尚的是中庸之道,不适合进行量化考核。其实是误解。中西文化是有差异,但并不是完全的对立。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绩效管理手段,是中性的。绩效管理所要求的条件,在中国同样可以达到。如企业文化、职位体系、薪酬体系等等配套的制度,中国同样可以做到。绩效管理就象是一部汽车,只要有路,照样可以跑。而道路就没有中西之别了。制度、文化、机制、人才,在每一个企业都非常需要,这些都是推进绩效管理的必备条件。

  羞答答的玫瑰静静地开

  正当有的企业怀疑绩效管理能不能在中国实施的时候,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家们开始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中国第一批发展起来的大中型企业,包括现在的海尔、联想、华为等企业,都是绩效管理的典范。他们做法很简单,将公司的目标分解下去,然后考核,做得好就奖励,没完成就处罚。这样,的确有效,在达成公司的目标上有看得见的效果。然后再逐步完善,一步一步地走向科学化。现在,绩效管理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使用了BSC、PBC、EVA等更加先进的工具,通过战略地图,战略解码,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行为,将公司置于更加宽广的快车道。

  敢问路在何方

  绩效管理在中国中小企业,还只是停留在理念阶段。有的企业把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考核抽出来,每年年底,来考核一下绩效管理干部,或者是考核一下员工,作为发奖金的依据。有的企业年初定了目标,并没有完全分解和落实,有的企业KPI只是形式,考核还是停留在凭感觉打分的阶段。没有发挥绩效管理的整体功能,好象是一部汽车,我们只把它的车箱用作储存箱,因为发动机不会开,用汽车车箱装大米,尽管是静止不动,也算是使用了汽车呀。下一步,就应该学会开汽车,从外地去运来更多的米,更好的米。

  绩效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如果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应用绩效管理,让所有的企业家和HR,不仅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绩效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的丰厚回报。对中国企业家的绩效管理体系水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下页更精彩: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