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在企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建设和谐企业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2005年1月1日国家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效的先进管理工具在国内的正式推广。追求为相关方平衡地创造最大价值才能为自身创造最大的价值!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就是企业的成功路线图,就是当前建设和谐企业最有力的武器!
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困惑
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近期曾组织过一份对CEO的广泛调查,并公开发表了《国家的CEO们对未来的展望》调查报告。这些 CEO 们来自大型、小型和几个非公司性的组织,有来自财富500的公司,也有来自名不见经的组织,调查样本很具代表性。
多于70%的CEO们认为,如下趋势将可能是在近些年中显著影响经营环境的主要方向:
全球化。94%的CEO认为这一趋势非常重要。
改进知识管理。88%的CEO认为这一趋势非常重要。
成本降低和周期时间缩短。79%的CEO认为这一趋势非常重要。
改进全球供应链。78%的CEO认为这一趋势非常重要。
在许多国家的多个地点制造。76%的CEO认为这一趋势非常重要。
管理更多的业余、临时和合同工的使用。71%的CEO认为这一趋势非常重要。
多于51%的CEO们声称,下面提到的这些趋势是近些年将可能影响到经营的主要方向。它们包括(从最多69%到最少52%):
- 开发基于绩效的新员工关系
- 加强战略执行
- 制定最适宜的战略
- 测量和分析组织的过程
- 开发一致的全球性的企业文化
- 制造的外包
- 创建一个学习性组织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也涌现了海尔,联想等优秀国际化的优秀企业,但总体上我国的企业管理的成熟度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们国家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哪些薄弱点呢?
自2001年起,中国质量协会开始通过设立“全国质量奖”等方式大力倡导卓越绩效模式,引导企业关注市场竞争的焦点,重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而重视经营质量,加速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几年来“全国质量奖”已经成为中国经营管理最好的公司之重要标志。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马林根据近几年来“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审结果,总结了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改进空间:
1、对竞争市场和竞争对手缺乏分析
一些企业虽然已走向市场,但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薄弱。制定战略缺乏对竞争市场的详细分析,不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对顾客的需求和变化没有科学的调查,寄希望于搞好促销可以获得好的绩效。
2、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企业普遍认识到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的重要性,但至少企业没有建立一套顾客需求调查和顾客满意程度评价的体系及科学的方法,不少企业仅限于顾客投诉管理,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信息的分析和用于改进不够。
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够科学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但有些企业仍停留在单纯通过奖惩对人进行管理,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没有很好分析和用于改进。
4、信息分析和利用不充分
企业基于事实的管理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不少企业投以巨资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统,能及时收集到市场、内部生产、管理和经营绩效的数据,但没有下功夫对这些信息进行很好的分析利用。
5、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单一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顾客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发展、供应商、财务绩效及承担社会责任等有关情况。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只关注销售额和利润指标。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自己和自己比,缺乏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没有充分重视找出差距进行改进。
企业成功的路线图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存在不同的管理困惑,存在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准自己的问题根源而盲目采取一些进补措施。
一位黑龙江的老板每周坐飞机去参加清华大学的高级经管课程,还送自己的高管们去参加各类管理培训班,几年下来不能不说这些培训没有取得效果,但这位老板还是困惑这些培训获得的知识如何与自己企业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管理改进到底从何处入手?
在过去十几年中,在组织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两股值得关注的热潮。热潮之一是许多国家的政府参照美国波多理奇国家质量奖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的方式提升本国各类组织的管理水准,强化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个国家实施了类似的计划。热潮之二,国家质量奖评奖准则已成为各类组织评价自身的管理水准和引导内部改进工作的依据。在美国每年申报国家质量奖的企业只有几十家,获奖企业更是每年只有数家,但是每年依据评奖标准开展管理模式提升的企业成千上万,由这套标准所体现的管理方式便是“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充分体现了11项核心价值观,是世界级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
十一项核心价值观
1 远见卓识的领导
2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
3 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
4 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 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6 关注未来
7 创新的管理
8 基于事实的管理
9 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
10 重在结果及创造价值
11 系统的观点
我国企业从80年代后期开始了以贯彻ISO9000族国际标准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现在我国已经有大量的企业获得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和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程度,强化了我国企业的产业素质,但是下一步怎么办?卓越绩效模式的诞生为企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从更加全面的视野,更加完整的框架出发,认识质量管理到质量经营的变化,为企业追求卓越经营绩效提供了系统的、标准化了的方向。
很多企业请管理咨询公司做过多个管理咨询项目,如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流程优化等等,但企业的整体绩效改进不大,这源于对企业管理的系统性缺乏深入的认识,卓越绩效模式旨在评估经营管理的七大领域,识别强项和改进机会并予以排序,以此可将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如ISO9001、ISO14001和GB/T28001进行整合,同时可将六西格码、QCC、BPR、TOC、平衡记分卡等改进理论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卓越绩效管理体系。
卓越绩效模式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细则,是对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它为组织勾勒了“卓越绩效”的设计图;提供了一种帮助组织认清现状、发现长处、找出不足并知己知彼的一个听诊器;同时它还是企业管理驾驭复杂性的一个仪表盘。
1995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曾发布了一份报告,对于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公司与一般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其研究结果很有说服力。国家质量奖项目并不能保证某个特定的财务成果,但整体上的比较研究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实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的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其绩效表现胜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比较约为2.5:1.这些企业实现了362%的增长率,而一般公司增长率只是148%.美国质量协会主席在出席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颁奖大会上谈到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阿尔波特?林克教授和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司哥特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卓越绩效模式上的收益与成本的比率按保守的估计为207比1.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均衡地考虑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以及社会这五大相关方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创造价值!在这方面,卓越绩效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成功路线图,也是建立和谐企业的成功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