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文

发布时间:2017-12-01 编辑:晓玲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下面就是有关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参考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1: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和《永嘉县中小学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为抓手,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规范课程管理、教学管理、研修活动等行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一) 做到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和研修活动规范,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95%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评价、研修活动等方面达到评估标准,学会撰写案例和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过程评价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四)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五) 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实施范围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专职教师的教学规范要求另行规定。

  所有教师(包括行政领导)都必须参加教科研活动;兼任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师可以自选其中一门学科参加研修、评比等活动。

  年满55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年满50周岁以上的女教师可自愿参加。

  四、主要内容

  依托市、县、区、校联动,开展“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评价”“研修活动”等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一) 由校长室和教务处负责,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评价”“研修活动”基本规范标准,供教师学习、贯彻、执行。

  (二) 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让各学科教师开展“备课”、“上课”和“命题”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提供专业引领。

  (三)加强教学规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评比制度。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开展教学规范检查,及时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建立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及时收集、认真整理、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建立档案。

  (四) 为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命题”四项专项评比创造条件,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五)开展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活动,表彰“教学规范达标”先进教研组和个人。

  (六)结合”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有关学科教学、校本研修、学校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五、组织实施

  (一)建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杨时敏为组长,徐开通、陈德利为副组长,金文燕 朱建德 金加招 吴爱帅 李益华 陈启恩 蒋志敏 金福雷为组员。

  (二)采取分级管理,协同运作

  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负责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各教研组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好相应各学科的校本培训工作。

  (三)积极参加各学科培训、评比活动

  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学科“备课”“上课”“命题”专题培训,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命题”四项评比。在活动中促发展,求规范。

  (四)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实施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按各教研组教师的人数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活动评比、成果表彰等工作。

  (五)加强调研评估,及时反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各教研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及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修正不足,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篇2: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 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