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实战 > HR,当心招聘漏洞

HR,当心招聘漏洞

发布时间:2017-09-07编辑:misrong

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讯   

  “完美新人”让有着多年人力经验的A也“打了眼”,在面试中获得上上下下的“好评”,但在实际工作遭遇部门领导与退队同事的普遍“差评”。业内专家提醒:在面试中如果遇到过于完美的“新人”时,请注意,很可能他(她)只是个“面试达人”。

  严酷的就业环境,催生了许多针对企业面试的所谓的“面试达人”——他(她)们热衷翻阅各类“面试宝典”,善于包装并拥有应对一般面试问题的机敏答案。他们能够在公式化面试环境下,游刃有余,并成就无数“面霸”(面试数量较多的应聘者)及“offer帝”(成功通过面试,获得多家公司offer的应聘者)。可以肯定的是,成功通过面试的达人们不乏能力、素质较优的毕业生,但一些毕业生对面试的针对性训练,让隐藏在亮丽回答之下“劣势”很难通过简单的面试被发现。

  应该说“面试达人”的出现,一方面逼于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的招聘模式密不可分。根据全球人力资源的一项调查,即使经验再丰富的HR,在单纯面试的方式下难以分辩应聘者是否“说谎”的比例仍高达43%。

HR,当心招聘漏洞

  “面试达人”之所以可以顺利入职,一般还在于招聘的实施过程。

漏洞一:招聘欠完善

  对“完美新人”招聘,A公司实施了三个面试环节,人事面试、用人部门领导面试以及总经理面试。三轮面试看起来十分客观,但对应聘者的考核基本都建立在问答的基础上,而纵观目前所流传的“面试宝典”、“面试红宝书”等所谓“应试秘籍”,基本都是传授问答形式下应对方法。仅通过面试很容易让“面试达人”钻空,造成招聘失败。

漏洞二:能力测评误区

  根据“团队”之父斯蒂芬·罗宾斯曾将团队合作的表现分为四级,即使最初级别的合作表现也包括尊重团队,融入团队;目标导向;建议与认同;共享信息;接触、学习与获取信息等五个方面。根据测评领域的归纳,这些表现即包含着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又包括个性特征(如目标导向)。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对如上能力较好的测评方式,基本都是通过测评工具来完成的,特别是个性特征,目前还无法单纯通过简单的面试来准确获得。”而A所在的公司仅通过三层面试,即对应聘者的团队精神做出肯定,显然过于草率。

漏洞三: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从第一印象出发去评价应聘者的其他方面,在面试中很容易发生的考官主观偏见现象。可以看到“完美新人”应对面试而练就的良好的口才,让公司上下对其的全方面能力都做出了好评。即使是在用人部门对其产生异议时,总经理仍然保留着“完美新人”在面试中的良好印象,并对其去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更多关于人力资源文章,详情请登录:/hr/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