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实战 > HR管理:从“控制人”到“协调事”

HR管理:从“控制人”到“协调事”

发布时间:2017-05-18编辑:

 

 

 

    1954年,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这位管理学巨匠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概念所不能表达的意思。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工业革命为肇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较之于传统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进步、文明、科学、合理的褒义词。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弄懂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区别?

    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企业和管理者开始将人看做一种资源。简而言之: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本,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这种说法看似颇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这种理解还远没有触及管理的本质。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那么“人”本身就是目的,这一目的是不能动的。其实,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在人类的生理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人类的心理机制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换句话说,数百年来,人性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绝不是改变人性的管理,而应当是顺应人性的管理。

    如果我们承认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那么,只能通过控制“事”这一手段来适应“人”这一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郑重指出:“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差别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人事管理看重“事”,人力资源管理看重“人”——二者的本质差异恰恰是“错位”的——“人事管理”的本质在于“控制人”,也就是说,人事管理是通过控制人来适应事,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控制事来适应人,最终通过对人的关怀和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洞察人性的基础上,而人性是无所谓善恶的,人性只是人类最本质的心理、生理乃至遗传属性。人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性善”或“人性恶”。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就在于把人类发乎自然本性的各种行为转化为管理者需要的结果。

      

HR管理:从“控制人”到“协调事”相关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