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实战 > 从唐诗《春夜喜雨》看HR管理

从唐诗《春夜喜雨》看HR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10编辑:

    近日,感觉自身需要点文化的东西振奋一下自己,便想起唐诗意境,是以拈来几篇诵读。待诵到杜甫诗《春夜喜雨》时,不自觉将其与笔者10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历联系起来,才恍悟诗中的微妙奥义,若有所想,遂作此文,以同仁。

    杜甫诗《春夜喜雨》诗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白话翻译意思就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这个万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雨夜里野外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还在闪亮。天亮了,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吧,娇艳欲滴,整个锦官城已经变成了繁花族拥的世界。”

    下面,我就从对应诗文入手,对人力资源管理之道作一一剖析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者须是一场“雨”,即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愿意且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须是一场“好雨”,“好”的意思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素质和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且还得有良好的素养和深厚的功底,是能为大家带来“好处”的“好雨”,能滋润“作物”的收成,能解决“作物”运作所需要的资源。

    事实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很多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雨”,聘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是半吊子出身,对人力资源管理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亦不解,根本不符合“雨”的标准,更别说是“好雨”,根本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胜任素质,结果被企业请来做人力资源,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2、人力资源管理者须懂得“审时度势”,要能“知时节”,知道要在“春”这个万物萌发生长的节气“下雨”,而不是其他时候。唯此,才能顺应时势,借力打力,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马到成功,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做出实效。

    事实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有多少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就是因为不懂得“审时度势”,不能够“知时节”,而导致许多工作本来很好,有很好的想法,但却在不适当的时间做了,结果“南辕北辙”,往往事与愿违,离期望的目标相去甚远。这就有如“好雨”不在“春”的时候发生,夸张地说,是在“洪”的时候发生,那么它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作用只能适得其反。

    3、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能“知时节”,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当春乃发生”,要“发生”才能真有效果,不能只想不做,当行不行或不当行而行。

    事实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但往往不能够抓住时机做适合的事情,导致许多人力资源工作只停留在理论、表面和书面上,而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产生实效。这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派”的通病,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软弱无力;看起来无比美好,做起来一无是处。

    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中国古代先贤,还是马克思主义,抑或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无一不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自然、改变自然”和“管理的目的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从唐诗《春夜喜雨》看HR管理相关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